心理学怪谈丨发病的按钮
今天要讲的故事来自一个德国治疗师,他叫Rudiger,在海德堡做儿童与青少年的家庭治疗。他是系统家庭治疗师,也受过催眠治疗和游戏治疗的训练。几周前,他来北京做第一届中德儿童与青少年家庭治疗的培训,我是这个项目的中方教师。这是他在课上分享的一个案例片段: 有一个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小男孩,妈妈带他找Rudiger老师做家庭治疗。Rudiger是这么做的。他先把母亲留在治疗室里,把男孩单独拉到门外,问:“咱们给妈妈一...
今天要讲的故事来自一个德国治疗师,他叫Rudiger,在海德堡做儿童与青少年的家庭治疗。他是系统家庭治疗师,也受过催眠治疗和游戏治疗的训练。几周前,他来北京做第一届中德儿童与青少年家庭治疗的培训,我是这个项目的中方教师。这是他在课上分享的一个案例片段: 有一个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小男孩,妈妈带他找Rudiger老师做家庭治疗。Rudiger是这么做的。他先把母亲留在治疗室里,把男孩单独拉到门外,问:“咱们给妈妈一...
上周,很多人催我讲艾瑞克森大师用催眠治疗帮人减肥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相当有名,属于艾瑞克森最经典的案例之一,在网上一搜便是。既然很多人好奇,我就贴一遍。 但在这之前,先讲几句题外话: 有人问我,讲这些故事的目的何在,为什么讲出来又不给「解释」,是不是故意卖关子?实际上,不是我不给,而是本来就没有唯一的解释。人际关系里的互动,仔细想起来,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反应。好比我写一篇文章,有人看了...
问: (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一个提问) 我有一个群,是一个付费的线上团体。计划用一年时间,通过团体的体验来学习「团体」。这种无结构的学习持续到两个月左右,有的成员开始感到低效,担心坚持下去没有收获。于是我们发起了一个新的举措,承诺没有收获的成员可以全额退款。这个问题就是由这样一个举措引发的。 我们的工作人员统计了目前为止大家的反馈,有相当大比例的成员表示:「群里讨论的话题不好玩,学不到...
今天恢复开工,先讲一个Milton Erickson(米尔顿·艾瑞克森)的治疗故事。 艾瑞克森是享誉世界的催眠治疗大师。要说是什么流派,似乎不能用哪一个流派来限定,只能说他自成一派,博采众家,从心所欲。他有很多催眠案例,短短的一两次工作就可以有奇效,在很多人看来就像巫术一样匪夷所思。所以也有人猜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巫师。的确,心理学诞生以前,巫术就在某种意义上替代了心理治疗的工作。 很多人批判他,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