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的孩子,食量总不会太差丨反馈实验001
我做了几期问答。虽然大部分回答都像是在搞笑,但我好奇有些策略性的回答会对提问者有什么效果。有人建议我,开设一种特殊的问答形式:有反馈的问答。请提问者收到答案之后照做,过一段时间给我反馈。把它变成一个实验。 我打算这样试一试。 我会直接提建议,系统式的干预策略,但不是正式的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因为缺乏详细的评估,也没有咨访关系。有的建议可能很荒唐。更像一个思维实验,一种对常识的挑衅,未必...
我做了几期问答。虽然大部分回答都像是在搞笑,但我好奇有些策略性的回答会对提问者有什么效果。有人建议我,开设一种特殊的问答形式:有反馈的问答。请提问者收到答案之后照做,过一段时间给我反馈。把它变成一个实验。 我打算这样试一试。 我会直接提建议,系统式的干预策略,但不是正式的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因为缺乏详细的评估,也没有咨访关系。有的建议可能很荒唐。更像一个思维实验,一种对常识的挑衅,未必...
这些天回答育儿问题比较多。有一类问题不太好回答,就是孩子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特点」,不知道该尊重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孩子有他的天性,父母也想尽量支持,另一方面又担心任其发展,将来会不会「不适应社会」? 总之,都爱孩子。但一说到「跟外界的链接」这种事,几乎就是所有父母的软肋。 像这种问题,就不好回答。 要回答问题,先要定义问题是什么。事实上,说一个孩子「不适应社会」,只是描述问题的一个...
1. 问: 48岁的我和15岁的女儿,有一种相看两生厌的感觉。等不到十八岁就想送她千里之外。其实她就是一个正常的青春期少女,在外表现良好,在家让我生厌,可能我也让她生厌。理智上觉得不能这样,如何摆脱这种情绪? 答: 多少人说不出来,你把它说出来了而已。 2. 问: 李老师,有一个问题请教。我儿子今年已经11岁了,个性胆小谨慎,现在还不能一个人在房间睡觉,一直说害怕,每次都不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