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首页
经济
金融
公司
政经
世界
观点网
文化
博客
李松蔚的博客
http://lisongwei.blog.caixin.com
位置:
博客
>
李松蔚
> 文章归档 > 2021年01月
2021年01月26日 20:42
“真糟糕,你是怎么应对的?”
阅读:
评论:
0
这是心理咨询中常常用到的一句话。 来访者遇到麻烦,找你求助。这麻烦有两种,一是已经过去的,二是正在进行,尚未处理好。 已经过去的麻烦,发生在小时候,几年前。受人冷眼,被人欺凌,遭人陷害,当事人倾诉那些撕心裂肺的痛苦,仍然历历在目。讲的人听的人都入神,对方恍惚回到最弱小无助的年纪,面对困境一筹莫展。这时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他已经长大了,此刻就在你面前,四肢康健,心智正常。 「你是怎么...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23日 20:50
几乎不可变丨反馈实验052
阅读:
评论:
0
往期干预
原文:《
抓也没用,放也没用丨反馈实验050
》
放手的实验
问:
李老师好!我小孩今年读一年级。从开学到第一次月考,我都在忙自己的事情,除了照顾孩子的吃穿之类的,其余时间都花在自己身上了。 孩子第一次语文考85,数学78。 老师在试卷上备注家长要辅导。 那个成绩其实我也能接受。毕竟是凭她实力考的,我是缺席的。但由于老师说家长要辅导,再加上孩子成绩确实一般,我的...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20日 21:08
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阅读:
评论:
0
这句话来自哲学家康德,最近频繁被引用。罗振宇老师在跨年演讲中浓墨重彩地致敬了,罗翔老师、刘擎老师也分别在不同的节目中提到它。也许整个社会都到了要重温这样一个声音的时期。 我也谈一点心理学层面的理解。 手段的意思,就是另有目的。手段只有实现其目的才有价值。把人当成手段,就是把价值建立在通过「人」实现一点别的什么上。那么康德说:没有别的,人成为「人」已经是终极的价值了。 心理学是...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17日 19:57
谁会为你负责丨反馈实验051
阅读:
评论:
0
往期干预
原文:《
反馈实验049
》
催生的烦恼
问:
2020年在反馈实验得到了很多启发,愿2021年这个树洞让更多的人得到慰藉,哈,有点儿报团取暖的意味了。好想说一句谢谢温暖的大家。 我一直以来都是个恋家的人儿,情感上的。生活上其实很独立,原本很喜欢很享受周末回家待待。只是大学毕业后,爸妈的话题开始绕不开谈恋爱。恋爱了,又绕不开结婚。结婚了,现在就是房子和生娃。 这大概是一...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15日 18:29
那些好转的孩子背后,往往是全家人的改变
阅读:
评论:
0
昨天,「人物」发表了一篇对儿童精神科医生的专访,《
那些得了抑郁症的孩子背后,往往是一个生病的家庭
》,小范围地引起了关注。 文章还是值得一看的。但是这两天,好几位同道都跟我提起,说有些抑郁症儿童的父母在这篇文章刷屏后感到委屈,觉得不由分说就被武断定义成「生病的家庭」,况且是来自医生的诊断。还有的问:家庭治疗真的会认定,一个孩子生病就是因为家庭有病吗?难道不能是单纯的生理病因吗? 很好,这...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11日 20:43
隐喻:答案在实验里
阅读:
评论:
0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心理咨询师,每当来访者提出我没有答案的问题(基本上也就是一切问题),我都会说:「好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说来不好意思,就是啥都不给,先试试。 如何跟孩子沟通更有效?这样试试;工作打不起精神怎么办?那样试试;没力气的时候要躺平还是应该打鸡血再撑一下?两种不妨都试试看。 试过,就能有个结果,好也罢坏也罢,对于不确定的问题,多少是个参考,让我们距离想要的结果近一些。万一...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10日 19:09
抓也没用,放也没用丨反馈实验050
阅读:
评论:
0
往期干预
原文:《
他们其实也不认识你丨反馈实验048
》
坦白
问:
我25岁,和男朋友谈恋爱一年时间。由于我们一直异地,工作也没有稳定下来,我的父母觉得这段恋情不靠谱,没有结果,总是表示消极态度。 看到我的朋友上下班有男友接送,父母就会嘲讽我说我可怜,谈了个没有结果的网恋。之后就是特别严肃的谈话,让我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当然这种情况大多都以争吵收场。 最近我忽然意识到一...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08日 09:29
太阳底下,有新事在发生
阅读:
评论:
0
一周前,也就是2020年最后一天,我用自己的公号做了一个征集,只有一个简单的问题: 反响超乎想象的热烈。阅读量不足两万,留言就有两千多条。精选留言有100条的上限,很多有意思的留言很遗憾不能上墙,但我都看过了。 我想分享更多一些给大家。 这不是关于成就的总结。你知道的,我也害怕看别人炫耀成就,这一年又学了多少东西赚了多少钱拿了多少奖……太戳心。让我觉得自己过去一年像白白浪费了一样。不...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06日 11:35
隐喻:牵一发而动全身
阅读:
评论:
0
跟我学习做家庭咨询的学生,到实践的阶段,发现个体案例好找,没有家庭来访。问我: 哪里能找到愿意一起接受咨询的家庭啊? 是有难度。事实上,很少有哪家人一开始就意识到:「我们全家都要改变」。心理咨询的惯例,往往由个体发起求助。自己出了问题,自己想办法。咨询师却说:让你们全家一起来一趟。 那当然不情愿了:凭什么啊? 对这件事要这么看: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当然可以自己解决。但假如一个人的...
阅读全文>>
2021年01月01日 23:34
做人没有梦想……也还是值得一做啊
阅读:
评论:
0
最近的口碑电影,《心灵奇旅》。 赶在2020年结束前去看了。感觉很适合放在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短小精悍的故事,写满对生命意义的哲思。往小了说,是我们如何对待每一天的生活,往大了说,是关于生死,关于时间。 写一点感想,(几乎)没有剧透,请放心阅读。当然,看完电影之后再读,效果会更好。 1,走丢了的故事 我女儿常有一些惊人的说法。 比如,一开始问她要不要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她一听我们...
阅读全文>>
总访问量:
博主简介
李松蔚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
个人分类
未分类
(350)
文章归档
2021 年十月
(2)
2021 年九月
(9)
2021 年八月
(10)
2021 年七月
(11)
2021 年六月
(7)
2021 年五月
(6)
2021 年四月
(5)
2021 年三月
(9)
2021 年二月
(7)
2021 年一月
(10)
2020 年十二月
(7)
2020 年十一月
(12)
2020 年十月
(8)
2020 年九月
(14)
2020 年八月
(11)
2020 年七月
(7)
2020 年六月
(8)
2020 年五月
(10)
2020 年四月
(12)
2020 年三月
(10)
2020 年二月
(10)
2020 年一月
(11)
2019 年十二月
(12)
2019 年十一月
(14)
2019 年十月
(8)
2019 年九月
(9)
2019 年八月
(7)
2019 年七月
(10)
2019 年六月
(3)
2019 年五月
(10)
2019 年四月
(9)
2019 年三月
(12)
2019 年二月
(6)
2019 年一月
(8)
2018 年十二月
(10)
2018 年十一月
(10)
2018 年十月
(10)
2018 年九月
(4)
2018 年八月
(4)
2018 年七月
(3)
2018 年六月
(5)
最新文章
故事的另一种讲法丨反馈实验083
2021-10-08
系统治疗讲稿丨名实之辩
2021-10-08
艰难的热爱丨反馈实验082
2021-09-27
李松蔚:发完火记得道歉
2021-09-23
长大的代价丨反馈实验081
2021-09-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