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跟直男朋友,我就直接切入正题了——
 
我想邀请多一些男性参加这一期团体课程,深度学习两个主题:
 
一个是「关系」,一个是「感受」。
 
嗯……先别急着走,我知道你们对两个词都不太感冒(可能还觉得有点娘)。
 
一直以来,我做心理学的课,报名的性别比例都很悬殊,女生远比男生感兴趣。这也很正常,更看重一些「实际」的东西,比如钱,比如技术。一讲到情感什么的,就开始打瞌睡,生怕对这么「虚」的话题流露出一丁点儿兴趣。
 
有一个例外,就是找不到女朋友的男生。
 
一个做PUA的讲师说,他每次开班教男生追女孩,报名都很火爆。对于单身男士来说,帮他找一个女朋友,花多少钱都可以(你看,又是钱)。还有这种生意:雇一个情感专家,通过耳机远程指导自己约会。但是,一旦追到女朋友了,或者进一步说,结婚了,后面的事好像就不需要操心了。
 
我邀请的课,恰恰想探索「后面的事」:
 
磨合,争吵,沟通,指责,猜疑,疏远,背叛,分离,甚至遗忘……
 
说来很麻烦,这些事情多多少少都遇到过,但是又懒得想。关系是两个人的事,某种意义上我们不觉得应该独自解决这些问题,问题明明出在对方身上。「是她太矫情,太在意所谓的关系或感受,有时候她就是无病呻吟。」这样说可能会让她们不太高兴。如果真的惹她们不高兴了,送给首饰或者包哄一哄吧。
 
这些事情,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
 
马马虎虎应付下来,不出大的问题,就行了吧?
 
 
 
我倒不会从道德立场评价这种态度。
 
但是有一点绕圈子,不是吗?拼命想得到一段感情的时候,觉得亲密关系比一切都重要。等到拥有之后就不想多花时间了。放在那里,不出问题就好。
 
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谈恋爱。
 
有多少直男,会在一段长时间的亲密关系之后,嫌弃自己的另一半「麻烦」?又有多少人渴望找一个「懂事,不给自己找麻烦」的女生?谈恋爱的归宿,好像就是用最低的成本维护这段感情。但这不是很荒唐吗?费劲巴拉地建立一段关系,只为了尽可能在上面少花时间。那我们建立这段关系是为什么呢?
 
不谈恋爱又不行,会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失败者」。但是花太多时间谈感情也没劲。很多男性都暗暗觉得:家国事大,儿女情长事小。感情上的问题再怎么说也是两个人的事,没有太大意义。事业,价值,这些才是永恒的。
 
所以很多男性说到「关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生意伙伴的关系,业务往来关系。把这些职场关系维护好,他们认为很重要。一场谈判,一顿大酒,签下来一个大单,牛逼了。反过来说,一个人跟老婆恩恩爱爱,不算什么。
 
其实从难度系数上来说,刚好相反。 
 
 
 
我听过很多人,气急败坏地表达过同一个意思:
 
「老子管上百人的团队,都搞得定,却搞不定家里那一个人!」
 
想一想也能够理解。在职场上的时候,不需要跟一个人太深地接触,你只要知道跟她的合作能创造价值就够了。工作第一,其他方面的矛盾都可以忽略。她对你很可能也是同样的态度。但如果你们两个人打算一起过一辈子呢?
 
你会不会希望她在价值观上向你看齐?
 
跟她沟通顾虑重重,不再有话直说?
 
是否怀疑过,当初跟另外一个人在一起会更好?
 
有没有觉得她变了?她不再那么欣赏你了?
 
你发现她不听你的话,会不会没有耐心去理解她,只剩下一肚子的气急败坏?
 
……
 
亲密关系不是不重要,它只是太难。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掌控另一半。本质上,我们都害怕跟一个人在如此近的距离下相处,爱和恨都被放到很大,大到失控。所以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挫败。挫败在于,太难和别人保持联结。
 
这种挫败如此深重,而我认识的很多男性,应对它的方式就是假装自己不在乎。是!我是搞不定别人,也曾经有过绝望的时刻。那就算了吧,我不在乎!我自己找乐子就好。所以前几期课上,一些男性一直看手机。有顾问问他们:「为什么看手机?」他们说:「觉得没意思。」可是看手机又有什么意思吗?
 
这是一种被淡化的痛苦,但我们不愿承认。
 
这种痛苦并不激烈,它心平气和。有时是倦怠,有时是晚上睡不着,有时就只是「没意思」。就像回家之前呆在车里抽根烟。
 
怎么评估这种痛苦呢?美剧《The Good Fight》里,提过一个「车库测验」,用来判断跟一个亲密伴侣的关系质量。大意是说:回家之后,看到对方的车已经停在车库里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兴奋,还是累?
 
在中国我们没有车库,可以换成「鞋架测验」。回到家看到鞋架上的鞋,你的反应是什么?我问过不同的人。有一些人诚实地说,鞋架上没有她的鞋,我的第一反应是松一口气。但是打开门,冷清的一个人都没有,又能干什么呢?
 
还是只有玩手机。
 
 
 
所以你可以继续相信,爱不爱的没有那么重要,或者不值得花时间。或者你可以想一想,我们是否也在「逃避」?逃避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在逃的时候,往往就会把我们逃避的东西想象得无限大,无限可怕。而且我们逃避得越成功,就越是没有机会证伪。——永远不去正面面对的东西,就显得越来越可怕。
 
久而久之,逃避就会衍生出更多逃避。有一些人开始相信,跟对方面对面相处是真的很难,那些真实的感受只能藏在心里,逃避。除了逃避别无他法。哪怕他都忘了最开始的原因。哪怕两个人都渴望和对方重新联结。
 
这个课程,解决的就是跟人联结的问题。
 
我们邀请你跟人在一起。这里有几十个人,陌生人。跟他们建立联结。
 
你可能会想:「我为什么要跟他们建立联结?我自己一个人呆着也挺好的。」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学习了。你正在体会自己真实的感受。
 
带着这个感受往下走吧。
 
在这个课堂你是自由的。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和空间,人与人可以随意互动。想聊什么聊什么,不想聊天,坐着玩手机也可以。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
 
说不定有人会来找你,说不定是你感兴趣的人。说不定聊了一会儿你们又觉得没意思,你还是想一个人坐着。有人说的话让你很生气。也有人让你有了保护欲。某个时候你发现你也会对人有兴趣,你强烈地想说点什么或做什么。
 
这个课程的名字叫「人生实验室」,它是两天15场团体的集合。这是一种心理学的工作方式,把人放在一起,没有职位,没有金钱,没有现实的利益牵扯,只有人与人纯粹的关系。在团体里,你的任务就是体验一遍这个过程。
 
可以迎风破浪,也可以从头逃避到尾。
 
 
 
团体这个东西是什么?算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可是它又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虽然我们有9个人的顾问团队,但是不教任何东西。没有PPT,也没有任何的口诀,公式。不是只有老师教的东西才叫学习。你跟一个人呆在一起,也可以是学习。她就是你的老师。你心里想这个人怎么这样啊,你说一句她怼一句,跟你媳妇一模一样。那你学习的就是怎么跟这样的人相处。
 
你可以把这里发生的每件事当成一个实验:「我这样搞不定她,那我换一种方法会怎么样?」学习的渠道在于反馈,而团体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反馈发生器。我们不太敢在外部世界直接尝试,是因为有些关系太珍贵了,我们害怕支付不起损伤的代价。但现在只是做一场实验,代价又能大到哪里去呢?
 
在这个地方,每个人都可以相对安全地试验新的选项。你可能会摸索出一些从来不属于你的交往模式,或者开发出你尚未了解的潜能,你和另一半的关系会因此变好。——当然,你也可能什么都没学到,你玩了两天手机。
 
但就算你玩了两天手机,那也是一种学习。只是学习得更隐蔽。
 
 
 
7月28日、29日,上海。
 
这是第五期人生实验室,也是第一次以「亲密关系」为主题的人生实验室。
 
这是第一次我们大张旗鼓地向男生做广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用这种团体形式探索了职场,自我,和原生家庭。大部分参与的成员都是女性。但是唯独这一期,我想保留一部分名额,多邀请一些男性成员的加入。
 
因为亲密关系避不开两性之间的互动。男性如何理解女性?女性如何看待男性?彼此的差异,彼此的隔阂,彼此的吸引……放在这个实验室发酵,男性的风格和女性的视角将会发生怎样的交互反应?需要看到性别视角的差异。
 
性别的互动,将是这场实验最值得期待的一部分。
 
我们期待这样的男性报名:
 
在亲密关系中遇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总是用特定的,带来痛苦的方式解决亲密关系冲突,伤人伤己。
 
平稳地处于一段关系中,但缺乏激情,常常不确定意义何在。
 
暂时结束了一段关系,正在自我反思。
 
如果你从来没有亲密关系的经验,而你又认同这已经是一个问题(千万不要告诉我们你只有18岁),我们也很有兴趣理解你发生了什么。
 
也欢迎女生带你们的老公/男朋友一起报名,我们会有特别的伴侣折扣给你们。
 
 
 
最后,作为直男,我猜你们报名之前还想问清楚:
 
这个活动的效果如何?究竟能带来什么改变?
 
诚实地说,关于这一点,能保证的只有团体过程:安全的空间,明确的边界,有保护的碰撞,自我觉察的机会,大量的——许多学员认为「足以消化几个月」的——关系信息,顾问的评估和引导,连续一个月的线上指导……但我估计你们在意的不是这些,你们想知道直观的结果,对吧。
 
那就看一看往期学员的反馈吧。尽管不是直接的亲密关系主题,依然有人发生了相关的改变。来直观感受一下(虽然不保证一定会发生在你身上): 
 
在团体中,有一个女生的言行跟她特别相似,连怼人的口头禅也一模一样,我又陷入过往的循环模式,她越怼,我越有礼貌,可我们的关系似乎没有任何改善。团体进入到后半程时,顾问对我说:「你似乎没有并没有做好准备和她真正平等沟通,你的礼貌是一种攻击。」被「识破」的那一瞬间我心里一震,一直以来我不过是在以一个「社会称许」的方式,拒绝和对方平等对话。
 
还有:
 
我参加团体的目的之一,本来是想跟现在的男朋友分手,没想到关系更好了。
 
以及:
 
回去之后我忽然变得柔软很多,以前妈妈经常用吼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合作伙伴也常因为利益而说话尖酸,现在我仿佛多了一双眼睛,看见他们真正在表达什么,又多了一张嘴,能够说出他们的心声。
 
还有一些人在参加完一期团体之后,会推荐她们的另一半报名,原因是:
 
在这里你会发现人和人之间是多么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你只能接受不一样。以及,不一样的我们也可以相互看见,和谐相处。
 
最后再让我用几句话总结。来这里,你会收获一些体验,有一定的概率让你对亲密关系有新的认识。很可能你会和伴侣的关系变好一些。你可以接纳你们的不一样,冲突会减少。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月到几个月的时间。当然,还有一些矛盾是无法解决的,但也有很大的概率,这里的体验会帮助你多理解一点为什么。
 
还有,我们会让每一个参与者看到:关系虽然麻烦,但也是最有意思的事。
 
识别二维码报名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