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问:
李老师,我很担心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太强势了。他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但是感觉独立性比一年级的小孩都不如,每天要我们给他穿好衣服鞋袜,才肯下床。老师反映他在学校表现也是特别被动,经常上课上着上着就走神,两眼放空。他成绩还可以,但那是因为我和他爸爸每天逼他学习的结果。我们喊他,他才学。我们不开口,他绝对不会自己想到把作业拿出来,更不要说课外辅导书那些了。说到这个,这几年都是泪。不知道骂过他多少次。我敢保证如果不是因为我们这样,我们现在放手,他的成绩马上就一落千丈。就感觉平时跟他说的话都是耳旁风。说完我跟老公自己气得不行,消化半天,他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我觉得他应该长大了,不需要我们每天盯着了。但是丝毫从他身上看不出长大的迹象,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们太强势了,损害了他的独立性?
答:
我倒不觉得你对孩子很强势。
反倒觉得,你和爸爸一直在低声下气求他。
求什么呢?求他独立。
他若独立,便是晴天。但只要继续早上不起床,上课不认真,晚上不主动学习,你和爸爸就整日不得安宁。他哪是孩子啊,他成了你们家的祖宗。
真的,你把太多的权力给到他了。
关于独立性的问题,我在后台常常收到。有人嫌团队里的员工不够独立,有人嫌男朋友不够独立,还有人嫌自己的老爸老妈不够独立。接下来他们的问题都是:我该怎么做?怎么推动他们变得更独立一些,为自己负责?
统一的回答是:你不用推动他们。
你推了,就不是他们的独立了。
你可以推动他们起床,推动他们写作业,给他们布置各种任务,可以让他们装出「独立」的样子。但你没有办法让他们真的「独立」,因为你还在为他们负责。如果他们的独立是由【你】推动出来的,他们就不是真的独立。
理解我的意思了吗。
不理解也没关系,我们先聊一点别的。
你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小孩不独立吗?
我觉得不是。
小孩不独立是小孩的问题。你的问题是,你面对着一个不独立的小孩,没法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你会焦虑,会气馁,会怀疑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你把自己能不能幸福生活这件事,建立在【小孩是否优秀】的基础上了。你也不独立啊。
不能怪你。因为大环境就是这样。

中年夫妻,至少在国内,我们的人生价值好像一多半都是由孩子定义的。孩子没出息,你事业再成功有什么用?孩子不上进,一定是你没有尽到教养职责。
前些天我遇到一个在美国生活的朋友,得知一个噩耗。他七岁的儿子因为突发的疾病,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现在的智力水平只有一两岁,不会说话,很可能也不会好了。我以前见过那个孩子,特别机灵,会说中文和英语。
我很震惊,也很痛心,不知道他们夫妇经历这件事,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但他们的状态很好,是真的很好。
我的朋友是基督徒,他说他接受上帝这样的安排了。怎么接受的呢?他想明白了一点。他能看到孩子每天很高兴,虽然不会说话,但能从眼神看出来。比如吃到喜欢的东西眼睛就会发光。他想,孩子高兴那就可以了啊!孩子自己并不痛苦,那我痛苦,我就想办法让自己高兴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幸福地生活。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把他的事跟你的问题连到一起说。其实没有可比性。跟他相比你的麻烦实在太小了。但在某种程度上,他的问题比你更简单。
因为他只能接受。他很清楚这是医学的极限,他对自己有一个交代。如果你也有这么一个交代,比如有一天宇宙对你说:「这小孩就这样了,没别的问题,什么都很健康,就只需要你们每天早上给他穿衣服,晚上陪他写个作业,这事你改变不了」。我相信你也能接受。这事有多大?没有多大。
麻烦就麻烦在,没人给你这个交代。
给到你的情况是:似乎这里有你的责任,似乎。反正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都可以说是家长没做好。你多做一点,或者做对一点,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你必须不断地找方法,时时紧绷,时时自我怀疑。你不可能像我的朋友那样放过自己,心想:「只要他活得高兴就好,我也让自己活得高兴。」你是不能放过自己的。
大部分的父母——中国的父母——都不能。
你问我有什么建议,我的建议你不一定会听。
Friz Simon在《循环提问》里介绍过一个案例。说有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因为精神状况不好,一直没法独立工作,在家里啃老。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希望他能够早日独立,自食其力。但他是个病人啊,所以谁都不敢太用力push他。只能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暗示,讲道理,感化。他做一些,但是做到某个程度又不行了。久而久之这个话题甚至成了家庭的禁区,每次一说到这里,这个儿子就会反弹,要死要活的。家人就只好让步,安抚他的情绪。但家人心里是有怨恨的。他只能承受家人的这些怨恨,继续待在家里。家人不开心,他也不开心。
Simon对这个案例的评价是:家人太想把【独立】当成一份礼物,硬塞到儿子的手里了。但独立是不能被赠与的,独立只能靠他自己去争取。
所以Simon做了一个经典的干预,叫做【关心的围攻】。他说,你们想尽办法也不能让他独立,不如就算了吧,就让他保持现在这种状态。好好享受现在的状态。他不是在家啃老吗?就把他当成一个几岁的小孩养下去好了,关心他,爱护他,接受自己要养一个永远都不会长大的孩子这一事实。在这个基础上,再努力让自己活得好一点。
很奇怪吧?这个家庭之前好像也是这么做的。这个干预似乎只是在说废话。
然而,这个干预起到了「奇迹般的效果」。
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孩子」受不了了,决定自己搬出去生活。还找了工作。
他受不了被父母真的当成小孩一样对待。他是个成年人了,父母还是无微不至地照料他!小到今天吃什么,穿什么衣服出门,都由父母帮他决定。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就像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他们叛逆,离家出走,争取独立,但有谁是在父母的推动下才「独立」的呢?父母倒是愿意他们晚一点独立,再晚一点,小时候多可爱,父母让干嘛就干嘛,多好。——但孩子自己不愿意啊!
所以你发现这个差别在哪里了吗?
在原先的状态里,父母太想让孩子独立了。他们的愿望反而激起了孩子的反抗。他用「依赖」的方式,「反抗」父母想要他独立的意志。——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悖论,他独立,反而是顺从的表现。他不独立,反倒能体现出他的独立性。这种扭曲的状态,直到Simon干预之后才有了改观。父母接受了孩子的【不独立】。不但接受,甚至有点享受。本来是空巢老人,现在重新有了被需要的感觉(妈妈甚至觉得自己可以不用养狗了),孩子自己也乐意,那就这样吧。
这样一来,孩子倒不乐意了。
他就甘心做一个被圈养的宠物,一辈子心安理得住在家里,接受父母的照顾吗?这种幸福生活他能享受多久呢?——放心,大部分孩子都享受不来。
他要长大,他要离开。他不想再被别人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他想谈恋爱,想按自己的想法布置房间,还想找一份有兴趣的工作,实现自己。
不是因为【父母】催他做,是【他】想做。
独立就成为了这个孩子自己的事。
说实话,讲到这里我觉得有点多了。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干预,也不太容易被大家认可。以至于我每次跟别人讲这个案例,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也太悬了」。很多看过书的人,甚至表示对这个案例完全没有印象。一个朋友说:「这个治疗师在中国,是要被起诉的。」
太难了,我知道。
你要充分地允许这个孩子不靠谱,看他自己会不会靠谱。而大多数人的想法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我们家,我们家孩子很特殊(或者老公,或者同事),他是不可能自己想要独立的,他可以无限地不靠谱。我们每天催,他都可以这么不靠谱。如果我们再允许他,他可以无限地堕落下去。
这种担心也很难反驳。
所以,就只能为他们多操一点心吧。——你看,你其实也觉得他们没办法独立。
你想要一个办法,我就想到这个办法。说完之后自己也觉得没什么说服力。如果是面对面咨询,我会更有把握去实施这个干预。现在写成文章,可能你也是随便看一看,该催他还是去催。也好,就当是了解一种不同的思想吧。
反正催着催着,孩子也会长大。
有一点是值得安慰的,如果有一天,出现最坏的情况,你们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能让孩子更独立了,按Simon的说法这也可能是个转机。因为你反而可以放下了。说不定宇宙就是给了你这么一个小孩呢?你是能接受的,对不对。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