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双十一过了,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假设你今年没控制住剁手,买买买了一大堆,
想到这件事之后的第一反应,
是觉得花了一大笔钱呢?还是省了一大笔钱?
 
今年没买的人,其实也逃不过这个问题。
只不过需要换一种问法,
问问自己是少花了一大笔钱呢,
还是错过了一些(可能很大的)便宜?
 
花钱或是省钱,只是心理感受不同,
事情本身没有变,都是钱少了,家里的东西变多了。
然而,不同的心理感受,
代表了你对「消费」这件事的心理锚定点,
是锚定在钱的减少上,还是在物品的获得上?
 
如果我们更多地锚定于【钱的减少】,
就会关注双十一比平时多花了多少钱,
(这些钱原本可以不花的,都怪那些万恶的商家,变着花样从我钱包里把它们掏走了)
从而产生亏耗,懊恼,不值得的感觉。
如果我们锚定在【物品的获得】上,
算一算同样的东西比平时便宜了多少,
(这些东西原本也是要买的,要花更多的钱,幸好我抓住了双十一的促销,省了不少)
就会觉得自己很是精打细算,勤俭持家。
 
两种锚定方式,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只是会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带来不同影响。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讲,
如果你买得多了,我建议你锚定在物品上,
这样心情就会愉快一些。
(想想那些正在路上的包裹,是不是很激动?)
如果你没怎么买,那最好就锚定在钱上,
想到自己凭借理智保住了钱包,
而不是懊恼「有些东西错过了入手的机会」。
 
所以结论是:认知很重要。
同样的事物,认知角度不同,会得到相反的结论,
从而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
 
本来说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但我猜还有一些人想问:
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忍不住从最懊恼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办?
买的时候懊恼「花钱太多」,
没买的时候懊恼「错过了机会」。
所以我再多说一句:
认知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
并非所有人的目标,都是愉快地接受现实,
有时候懊恼一下,才有继续奋斗的动力。
 
所以,也许你就看到花钱超出了预算,
或是耿耿于怀没有趁便宜买到需要的东西,
就是感觉很懊恼!那又怎么样?
你的认知特意给你制造了这一份懊恼,
把它当作一份礼物吧,激励自己好好工作,
还有无数个双十一……在后面等着呢。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