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中学的时候,我砸过一次玻璃。
 
教室外有一个阳台,下课的时候我去阳台上,独自一个人,忘了干什么。有同学从教室里把插销别上了。这意味着我从阳台这边没法把门打开。
 
一个说不上有多大恶意的玩笑。
 
我拍窗户,让他们开门。大家只是笑嘻嘻地围观,看热闹。没人有帮忙的意思。我喊得越大声,他们越是兴致勃勃,大概他们觉得这样挺有趣的。
 
但我已经开始恼怒了。
 
阳台门上有一大面玻璃窗,插销就在窗户正下方。我开始用拳头砸玻璃,一下,两下,三下,有人开始尖叫。玻璃碎了,哗啦啦掉在地上。我从窟窿里伸出手,反过来把插销拔开,在所有人的面面相觑中,昂首挺胸地走出去了。
 
去了医务室,因为手被玻璃割破了。
 
那时候觉得自己处理得非常妥当。本来嘛,我又没做错什么,是他们主动挑事。他们「欺负」我了,我还不可以生气吗?我生气了,那当然要给他们一点颜色,让他们知道我是不好惹的。何况我也不是伤害谁,只是用激烈一点的方法给自己开门而已。我要是这一次忍了,下一次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当然不会有下一次了。那之后一段时间,感觉同学们见到我都绕着走……
 
好几个同学跟我道歉,说,他们当时也觉得有一点过分,如果我不砸玻璃,他们本来也要帮我开门的,只是觉得是个玩笑,想再等个一两分钟。
 
我义愤填膺地说:「什么叫再等个一两分钟?你们只是想多开心一两分钟,多看一两分钟我的窘态!那不叫玩笑,是对我彻头彻尾的侮辱!」
 
他们唯唯诺诺,不敢再说什么了。
 
 
 
从那时到现在,一晃已经快二十年了。
 
现在回头去看,又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把我放回当时的位置上,我不会再那么做了。我会不会愤怒?会。他们那样做是不是一种冒犯?当然是。我应不应该有所反应?应该。但我不会用那么激烈的方式来反应了,更何况有可能弄伤自己。我会严肃地告诉他们:请把门打开,这样让我很不舒服。以后也不希望你们再开这种玩笑。
 
他们也许还会嬉笑一会儿,但终究会停下来。
 
我其实也知道,那只是一个有点过了火的「玩笑」。有恶意,但不算是多大的恶意。没有谁是冲着要伤害我来的。我站在那里被取笑几分钟,但不会一直站在那里。为什么要那么绝望地反抗?不是为了「开门」这个结果,而是为了某种更内在,更细微的心理感受。我在担心自己不被尊重。
 
回想起来,对「不被尊重」的担心,或许已经在心里潜伏一段时间了。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成绩不好啊,不擅交际啊,插班生啊,甚至没有原因,只是借这件事坐实了我的担心。采取这种行动,不但是为了解决这件事,更是想传递出一种姿态:我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请尊重我!
 
但恰恰是这个姿态,事与愿违。
 
那之后的结果,是大家不敢惹我了。但他们内心对我多了几分尊重吗?或者说,一种敬而远之的「尊重」,真的是我需要的吗?我不知道。几年前,跟几个老同学重聚。有一个人喝多了,还专门提到这件事,他说我的反应过火了,显得太敏感,太小气。也许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另外几个人赶紧打圆场,说:「怎么过火了啊,明明是关门的人比较过火!」
 
一边说,一边小心地看我的脸色。
 
喝多的朋友嘟哝:「总之就是,唉……」
 
 
 
我其实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
 
就是觉得这件事哪里有一点点不对。其实论对错的话,没什么可说的,很明显我没错,是对方做错了。但就是觉得,怎么说呢,好吧你是没错……
 
如果只是纠结自己有没有错,那就是没错。
 
但我开始有不一样的感受,是看到一个新闻。说某地迎亲的风俗,新娘的亲友团要把新郎挡在门外,出各种刁钻的题目让新郎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新郎就不答应了,觉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转身就走,这个婚不结了!
 
我很震惊:然后呢,居然就不结婚了吗?
 
我不记得具体给他的题目是什么了。毫无疑问是非常难为人的,甚至有侮辱性。作为一个男性,我也很反感这样的风俗。所以从对错上来讲,他生气是百分之百有理由的。但是再怎么生气,气到把自己的婚礼都给搅黄了……
 
这个,好像是有一点……那个。
 
这件事第一次让我反思:被羞辱了,用鱼死网破的方式回击,这真的是最合适的反应吗?有没有可能——只是作为一种探讨——还可以有别的方式?
 
但这个念头只能想想,不能说出口,否则,都可以想到对面铺天盖地的激愤:
 
「怎么了!难道不是因为女方先过分的吗!」
 
「对方不给我脸,我们凭什么要给他脸!」
 
「难道还是我的错吗?我做错什么了,你说!」
 
没做错,消消气,没做错……只是说,有没有可能,纯粹只是一种可能啊,其实你自己也不希望结局这么惨烈,鱼死网破。你也有一点点,一点点啊,希望跟对方继续相处。哪怕他做过侮辱你,让你感到不被尊重的事,你还是希望这段关系可以回到正轨,两个人继续享受跟对方在一起。
 
如果你承认,你的确有一点点这种愿望,那我们可以在这里多想一想。如果你确实没有这种愿望,就希望一了百了,永不相见,那也没关系。
 
毕竟,你是没有任何错的。
 
 
 
我最早是从政治课上学到过一个词,叫不卑不亢。形容那些出色的外交家,在遇到纷争和矛盾的时候,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姿态。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查字典,字面意思就是既不卑下,也不傲慢。既维护尊严,又不伤和气。
 
前提是别人惹到我了。不卑很好理解,就是不要怂,但不亢是什么样子的?
 
或者说,怎样的姿态就是「亢」了呢?
 
我现在的理解,「亢」是极高的位置,极致的高度,高过头了。就像我把玻璃砸碎那一下,是极致的抗议,没有转圜和缓冲的空间。直观感受是这样的人很危险:你不知道我身上有多少敏感的点,说错一句话或者做错一件事,就会触到我的雷区。触到还没什么,更可怕的是,一触到我就爆。
 
人和人爆炸的当量也是不一样的。
 
同样都是你惹到我,我请你停手,告诉你我不舒服。这是正常应对。你惹到我,我勃然大怒,作势要跟你打,这就是爆了,但好歹还留了一点余地。你惹到我,我二话不说,揪住你往死里打。不光我自己打,还让所有看到的人都打,谁不打我还要跟谁没完。道歉没用,解释也没用。这种爆法,我觉得就可以说是「亢」了。
 
我不是在指责这种姿态。我自己经历过这个阶段,完全能理解,之所以这么不留余地,是为了给自己争一分面子。总觉得「我不是好惹的」这件事,是要用血的代价让对方记住的。我急啊!不狠一点,怕大家拿我当小白兔。
 
「你敢对我做出这种事,说明在你心里我是好欺负的,好!那这事就没完了,我必须要让你改变对我的印象,看到我有多难对付……」
 
如果太在意别人看不起,就会陷入这种情绪。
 
所以卑和亢是一体两面的东西。亢是另一种卑,因为太害怕被别人看不起,不得不采用最激烈的反应。但在心里,已经默认自己是让人看不起的了。
 
或许这么一闹,会加倍地让人看不起。
 
但最后这句话不应该说出来,在心里默默想一想也就是了。我现在面对那些比较容易「亢」的人,常常有一种「闭嘴,什么都不要说」的心情。知道他们不好惹,那我保持微笑就好了。我想,这可能也是当年那些同学,对待我的反应。
 
好在时隔多年,他们愿意说:「老李,我觉得你那样做有点过火了。那样一搞,气氛很压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我们都不敢跟你说话。」表面上是批评,其实是在交流了。人家愿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而不是把我当成一碰就爆的炸弹,说明我变好了一些。我以另一种方式赢得了尊重。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