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问:
 
老婆生产后3个月,情绪变化不稳定,急躁,爱哭,跟家人的关系处不好。怀疑得了产后抑郁症。劝她去医院,她坚决拒绝。该怎么办?
 
答:
 
去不去医院,取决于我们对「病」的认识。
 
如果是身体不舒服,头疼发烧,去医院看病并不为难。虽然有时也会犹豫,小孩害怕打针,大人希望省钱,或者怕耽误时间不愿意去医院,那都是评估了利弊,认为身体的情况不严重,靠自己能扛过来,没必要去。但如果换成心里的不舒服,有的人就从根本上抵触去医院。她拒绝承认有病。
 
你说她生病了,她还要急,觉得你在骂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简单地说,是对于「病」的观念不同。
 
身体的病痛,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体有一个变化,不合适了,哪里多了或者少了一点东西,需要调整一下。注意,它被看成【东西】,跟【人】的关系比较远。我得了感冒,字面意义就是我碰到一个叫做【感冒】的东西。就像我穿的衣服,戴的眼镜,背的包一样,它们套在我身上,但不算是我这个人的一部分,说换也可以换。别人也可以穿同款的衣服,戴同款的眼镜。而我还是我。
 
比如说吧:假设你觉得我这个人很帅,可是有一天,你撞到我穿着难看的衣服,丑绝人寰的那种难看……这件事会让你对我这个人粉转黑吗?
 
可能性很小,对不对?
 
你不太会说:「天啊,穿过这件衣服,你这个人就很烂!」那有点荒谬。我是怎样的人,不会由我的衣服定义。你看不惯,我换下来不就好了吗?
 
一样的道理,我感冒了,咳嗽,头痛,给身边的人添了一些麻烦。它会影响别人对我的看法吗?也不会。我还是那个我,只不过遇到了一些问题而已。
 
我仍然有自己的生活和感受,需要关心,需要尊重,有时想跟我爱的人说说话。
 
这就是我,跟我感不感冒无关。
 
 
 
然而,换成心理上的病痛,上述就不一定成立了。
 
一个遭遇抑郁的我,还是原来那个我吗?
 
心理的病痛,在大众的认识中,往往被认为离一个人的「本质」更近。偶然一两次或许还好。但一个人总是不开心,我们就不太容易说,她还是原来这个人,只是遇到一个叫做【抑郁】的问题。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们会认为她整个【人】好像都变了,出问题了:她容易胡思乱想,她跟别人处不好,她动不动就发脾气……
 
她被当成了一个【问题人】。
 
这时候我们再说:「你生病了」,这个意思就有一点严重。等于是说:你这个人从头到脚,都开始变质了。你的情绪,你的需求,你对人对事的态度都有一点可疑。——你可不只是穿了一件难看的衣服,你是内在的灵魂出了问题。
 
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你老婆感冒了,在吃药,她同时表示:「我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我希望你多关心我一点。」你就会多关心她一点,对吗。
 
但如果她抑郁了,在吃药,同时说:「我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我希望你多关心我一点」,一模一样的话。但是你猜猜看,很多人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他们不会觉得这是这个【人】的感受,这个【人】的需求。他们会觉得这些东西本身就是这个人的问题,一个【问题人】产生出来的问题。
 
他们会说:「你吃药了吗?是不是药效不够?」
 
你想一想,被这样对待的人会怎么想?
 
平心而论,如果一个人被医生诊断为「有病」的代价,就是被看成一个【问题人】,从此被剥夺了以正常人相待的权利。所有的情绪,愿望,甚至对生活的认识本身,都被看成一种症状……她要付出多大的勇气,才愿意承受这份代价?
 
我想,这就是很多人拒绝去医院背后的顾虑。
 
 
 
这告诉我们,观念的影响有多大。
 
观念改变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继而改变我们对待她的方式,继而改变更多的看法,改变她回应我们对待她方式的方式……观念出问题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考虑这样一种后果: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渐渐看不到【问题】本身(或者说,看到的全是【问题】),只看得到【问题人】。
 
不再是「老婆遇到抑郁症」了。
 
变成了「老婆是一个抑郁症病人」。
 
我没有暗示我们对【病人】有什么粗暴对待。相反,多数时候充满了温情:你对生病的老婆很好,嘘寒问暖,悉心照顾。但这种好,一旦牵涉到对「病」的理解,就很难判断是对老婆的好呢,还是对病的好?毕竟她是一个病人。你耐着性子陪她说话,你给她削苹果吃,你信誓旦旦地说你爱她,她说什么都是对的……但这些是真的吗?会不会只是因为不这样做,你就怕她的「病情」加重?
 
等她好转以后,你还会做同样的事吗?
 
没有答案,对吧。有时候你也不确定自己的心意,到底有多少是被【产后抑郁】背后的暗示所影响。如果你都不确定,得病的人就更不确定了。
 
得病,在我的印象中是太辛苦的事。心理上的病痛尤其辛苦。虽然也会被关心的人包围,照料,但心里常常很茫然,而且孤独。觉得自己跟人群间隔着一层透明的屏障,看似亲近,却难以产生真实的接触。有时会觉得自己已经被排除出正常人,像一个包袱一样踢来甩去,不知道最终安放何处。
 
而一个抑郁者的典型痛苦,或者说典型痛苦之一,就是在这层屏障面前,连哭喊,泣血,声嘶力竭的挣扎,都可以被消音和隐形。再怎样痛彻心扉的呐喊,换来的也是一堆亲切而虚无的微笑:「别闹,你只是生病了,吃药就好。」
 
你想帮助她,你问我的建议。我的建议就是先忘掉生病这回事。她很痛苦,需要你的帮助。这就够了。你在这样的痛苦中站到她的身边,让她感受到你的支持。她还是她,只是多了一个东西而已,她对这个东西有正确的认识。
 
正确的认识不只是讲道理。她需要的也不是道理。作为一个妻子她需要的首先是丈夫,不管她有没有生病。所以,作为丈夫要有正确的认识:产后抑郁只是一个东西,而你的妻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在生完孩子之后必须度过的一段挑战时期。在这些之外,有时候也可能有自己在医学上的问题。——这时我们陪她去医院,是跟她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而不是为了让医生来解决「她」。
 
所以,最终的建议落在你身上:作为丈夫,作为她重要的支持系统,你要想办法让你的老婆感受到支持。你需要这样一种观念:把抑郁看成一个东西,一场遭遇,一坨巨大的问题,而你的老婆是你的战友。你们两个人一起,用面对产褥疮,面对术后愈合,面对乳腺炎一样的态度,来面对产后抑郁。
 
你想了解具体的做法,可以看我发的上一篇文章。但我认为观念始终是第一位的,你心里这么想了,你就自然有办法让她感受到你的支持。她感受到你的支持了,知道自己没有被当成问题人,她才会愿意跟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亲爱的,我不舒服,我可能需要帮助。」
 
你就说:「走,我陪你去医院。」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