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好几个朋友看完《疯狂的外星人》,引起了不适。
 
是一部宁浩风格显著的电影,很荒诞,很黑色幽默。但是呢,这些朋友说,感觉有点「过」了,过了就让人不太舒服。两个关键情节——有剧透,没看电影的暂时不要往后看了——驯猴和泡酒,多少都透着一股残忍和反文明的气息。
 
 
当成搞笑片,彻底抱着笑一笑的心情倒也罢了。
 
但是不能琢磨,一琢磨就不舒服:「这些东西,这么说合适吗?」咱们自己的文化陋习,私下里笑一笑可以,现在开成了一个国际玩笑,不止,是星际玩笑——对外星人还这么粗陋野蛮,过了吧?咱就不能输出点好的东西吗,正能量的东西。还什么国粹,驯猴是国粹?京剧才是国粹好吗!
 
不过,我很喜欢这样的荒诞。
 
好就好在这种不适。你不适,不是因为故事荒诞,恰恰是因为它现实。不是歌颂现实,也不是批判,就是呈现。告诉你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存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建构。你抱着这个态度去看,就觉得有意思了。传统陋习也好,高级文明也好,它再怎么让你不适,总不能说它不存在。
 
这是我这些年一直有兴趣的事。我越来越多地做家庭咨询,也做团体咨询,涉及跟不同的人一起工作,比单个人的咨询更让我觉得有意思。我说不太出来吸引我的是哪一点。这个电影帮我找到了一个表述,就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教育背景,甚至说着不同的语言。
 
这个过程有它难以言喻的魅力。
 
你是胸怀宇宙的上层精英,来到一个乡下地界,拿出一种你自认为文明的姿态与乡亲们「建交」。对方会怎样回应呢?是忙不迭地点头哈腰,擦干净沾泥的手,学着上等人的礼仪与他们鞠躬,握手,然后宾主尽欢?这是一种想象,不妨说是一厢情愿的想象。——更有可能的结果是,乡亲们端出自制的土酒:「大兄弟,你整的那些词咱也不懂。这样,咱们先喝两斤,都在酒里了。」
 
能喝不?能喝就敞开了喝,酒有的是,不把你喝趴下今天不能放你走。
 
不能喝?你受这些教育有啥用啊,酒都不喝。
 
真不喝?哎呀不是我说你们这些城里人……就是瞧不起我们乡下人呗?埋汰人呗?
 
 
 
这是什么呢?这不是《疯狂的外星人》里的科幻,这就是城里的Amanda,Nancy,和Daniel们过年回家,这几天很可能正在遭遇的困境。它的核心是文化冲突。所谓文化冲突,不是你一言我一语:我是这样,哦,你是那样,那咱俩不一样,清楚了。能这样聊天的人,已经在用同一种语言对话了。真正的文化冲突是,你跟他说着这些话,他却哈哈大笑,说:「好!你整的词还挺顺口!」
 
把酒满上,再干一个呗!
 
他有一个文化建构,这个建构无所不包,比如就是喝酒。你说什么,他都能跟你干(一声)下去。你也有一个文化建构。在外星人的立场就是建交,所以他看到谁都掏出基因球。就像现代人走进一个原始部落,他的建构是在这里交朋友,做交易。但对方的建构说不定是,哟,食物来啦。
 
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呢?其实谈不上。
 
在《疯狂的外星人》里,有外星人的建交文化,有努力向外星人靠拢(但忍不住耍点小聪明)的C国文化,有醉醺醺的酒文化,还有更残忍的,靠小皮鞭和水果驯化对方的驯兽文化。我说你是猴子,你不服,那说明你是不听话的猴子。我用鞭子一抽,唰,你看你听话了。所以,你就是猴子。
 
每一种文化在建构的同时,都在消解对方。所以文化冲突的过程,也就是一切被重新反复赋予意义的过程。这恐怕也是现实中无法回避的主题。
 
 
 
我做团体的时候,经历过无数次争吵。一个人动情的讲话,讲自己最深切的体验,自己讲到高潮了,被别人无情地打断:「别说了!一直唧唧喳喳说个没完,我们根本不想听!」讲话的人就很不爽:什么!你听不到我讲的多重要吗?
 
打断的人也很不爽:你讲的不就那点事吗?
 
然后就有冲突。冲突的本质永远是一句话:「怎么可以有人是这样!」妈的,你这种人,你野蛮,愚昧,自私不讲理,你去死一下好不好?
 
必须经历这些冲突,筋疲力尽,之后你才会承认:这样的人就在这里。
 
这样的人就在这里。
 
在《疯狂的外星人》里,一个重要的隐喻是火锅,什么都能涮。团体就像火锅,管你什么材料,都放进锅里。你想不接受也不行。火锅容纳一切。
 
不喜欢,你当然可以不喜欢,可以觉得粗鄙,愚昧,但不意味着它们不该存在。你不跟它打交道,那又怎么样呢?它可以跟你打交道。它来了,从一切角度包围你,误解你,冲撞你,甚至熬煮你。它可以用皮鞭抽你,用酒灌你,用条件反射操纵你,用高科技或超能力绑架你……你痛哭,尖叫,但你始终在这里,它也在这里。不可避免。
 
写公号的过程,经常帮助我体会这一点。
 
互联网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写出来的东西立刻就会有人看,有人反馈。有时不亚于外星人来到地球,或是耍猴的遇上美国人……让人怀疑这段对话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发生。有一些负面的评论,明显是一句话都没有认真看。我的第一反应是不高兴,这什么鬼,假装没看见算了。但是我心里有一个声音说:「不能假装没看见啊。这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你写的东西有人就会这样理解。」
 
不喜欢,但是不能逃避。
 
有人问我,为什么别人的文章下面都是赞美,而我的文章下面负面批评那么多。如果这里有我故意追求的效果,也许是因为我不会无视那些反对的声音,会把它放出来。作为一种提醒也好:不管你的表达有多努力,要记得有人也许只想拿它泡酒,或者耍猴。很多作者不这样,他们挑选出那些看上去理解自己的人对话,其他人是脑残,喷子,阅读障碍。这样想也许很舒服,但不是真相。
 
这就是火锅啊,有肉,有毛肚,脑花,各种青菜。
 
所以我做团体,看人们争吵。你被误解,你不喜欢,但你还要跟这些人共处。多么迷人,多么冷酷。我喜欢的团体一点都不温暖。做人生实验室的时候,我对写文案的小朋友提过很多次意见,说文案太美好了,强调什么治愈,温暖,获得力量之类。它现实吗?把人际关系说得像一根充电桩,好像只要接入了人群,人就可以暖洋洋地,舒舒服服地,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给自己充电。
 
骗谁呢。过年回到老家串亲戚的人,没话找话尬聊的人,你们摸摸良心说,生活是那样吗。
 
根本不是那样。
 
团体不是充电桩,人们并不总在互相支持,拥抱,说温暖的话(那种团体当然也有它的用处)。我看到的人群就像火锅,把口味不同的,互相冲撞的食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教育背景,甚至说着不同的语言……不做任何的加工,就那么投到一个容器里翻滚。
 
 
 
相信火锅。火锅是很神奇的。
 
每一种食材都会融入其中,同时保持自己的味道。
 
在《疯狂的外星人》里,最终的收尾是喜剧,毛肚也好,青菜也好,卖酒的和外星人都拿到了想要的东西。这里有贺岁片皆大欢喜的考量。但毫无疑问,活到最后的人总会发现属于自己的位置,即使不能跟其它食材水乳交融,至少会呈现出某种完整的,既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火锅的味道。
 
就像沈腾扮演的酒代理,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给外星飞船贴上了自己的小广告。
 
一个贼兮兮的,也有一点大气的笑。
 
重要的是什么呢?是活下来。不需要活得很好,但要活着。这部电影最讨巧的地方,在于所有人都轻轻松松地活到了最后。于是可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与其他人共处的方式。真实生活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我们知道文化的冲突往往导致一些人被消灭,或者消失……作为一个现代人,你大概不想跟「原始部落」建交,否则迎接你的会是一枝吹箭,「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
 
但只要迈过了这一步,只要能活下来就好,再怎么恶狠狠地瞪着对方,吵架也好,咒骂也好,发誓跟对面的人势不两立也好,都好办。交给火锅。只要食材放在锅里,滚来滚去,熬着熬着,没有被煮化,每个东西就会找到自己的味道。
 
所以,结论就是保持自己的样子,好好活着。
 
不一定会等到完美的结局,也没有42之类的终极答案,无非就是熬的时间长一点,会有味道。
 
所以我会继续写。如果哪句话冒犯了你,你接着批评。骂得多了,我和你都会从中受益。哪怕完全看不懂也没问题,告诉我。语言不通的人,最终会发明新的语言。我们都把对方当一只猴或者是外星人就好……当然,这个比方也够冒犯的。
 
那些与我们不同的,最后会变成一锅调味。
 
不说了,我去吃火锅了。新年快乐。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