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教孩子的过程,常常有一种思维上的惰性。

 
遇到任何不顺利,第一反应是怪到小孩身上,这小孩怎么这样!「别人都不这样,就你这样!」
 
这一来,问题就变成孩子一个人的事。父母做了饭,孩子不爱吃,父母就说:「你这样挑食可不行哦!必须什么都吃。」你看看,挑食,这是小孩的品性问题(而不是父母的厨艺问题)。同样的道理,小孩不喜欢学习,父母就批评:「你不喜欢学习可不行啊,学习多重要!」疾言厉色状,好像一声令下,这事就该小孩自己解决。
 
学习尤其如此,你觉得学习没意思,那是你不行。你得想办法觉得它有意思才行。
 
这个逻辑,怎么说呢……
 
让我想到小时候学语文,被阅读理解支配的恐惧。作者的中心思想是这个那个,弦外之音是那个这个……那些微言大义如此精妙,但我怎么一丢丢都体会不到呢?不行啊,很痛苦!也逼着自己去感悟,去提升,但完全无从下手,无论如何都猜不出标准答案给出的结论。所以就只能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倒也没什么。关键是,一旦老师或家长开始说「不行啊,怎么这你都理解不了」,我就开始怀疑,是不是我有问题?缺乏什么关键的能力?这样的自我怀疑会让人更加不愿意学习。
 
一个孩子很难摆脱这样的自我怀疑。他不会去想题目合不合理,或者,文章本身——假如作者真的是写给小学生看的话——会不会太晦涩了?
 
他被迫要承担大人逻辑中的惰性。
 
什么是惰性?教学这个事本来就是双方的。一方用这样的逻辑,等于暗中偷了个懒,推掉了自己的责任。问题是你的问题,我不用付出任何努力(或者说,我只用努力逼迫你),你自己调整好就好了。我们说孩子整天沉迷游戏,不学习。游戏为什么那么吸引人?你得知道制作游戏的人是怎么想的。他们做一个游戏不受欢迎,绝不会说:「现在这些孩子不行,不懂得欣赏,get不到游戏的精妙之处。」他们只会说:「孩子没错,是我们做得不够!我们好好想想,怎么让孩子更喜欢?」
 
你跟这样的对手竞争,怎么争得过?
 
 
 
因为去年送娃上了私立小学,这一年一直都被人问,怎么给孩子选学校,当初选私校图的是什么,有的还打听私校的教学质量,是否值得推荐……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些问题很难有针对性的答复。不过被问得多了,我倒是提炼出一条思路,可以让你自主判断什么教育适合孩子。
 
只有一个原则,足够简单,也足够接近本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我认为它都应该是教育最直观也最终极的要求。所以无论你要判断一门课也好,一个老师也好,一种教学方法或者一个教育体系也好,都可以用这一条原则来检验,就是——
 
它有没有让孩子变得更喜欢学习?
 
如果答案是「是」,孩子喜欢(你绝对能看出来),那就是适合孩子的教育,反之亦然。
 
孩子每天起床上学很痛快,这是好学校。
 
老师上完课,孩子愿意主动看书,主动提问题,了解这个科目的知识,绝对是好老师。
 
孩子主动跟爸妈分享课上的内容,好课堂。
 
抓住这一点就够了,其它东西都可以往后放一放,成绩啊,排名啊……不是说这些不重要,它们都是水到渠成的。你盯着各种眼花缭乱的分数和报表,就能看出孩子将来有多大概率成功吗?不一定,反而容易被表象蒙蔽。但只要你的孩子喜欢学习,愿意主动投入时间,他的未来一定不会太坏。
 
简单吧?最根本的道理往往最简单。
 
 
 
但因为太简单,反而让人不敢相信。比方说,一个常见的反驳是:「小孩子懂什么喜欢不喜欢的,他们只喜欢玩儿!」这里「玩儿」的意思,约等于「瞎折腾,玩物丧志」。这是惰性观念的延伸,要家长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逼孩子学习。它认为反正孩子不会喜欢学习,只能靠大人使劲督促。它背后有一个传统观念,叫做「学海无涯苦作舟」,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苦的累的,谁都不喜欢的。就只有逼他坚持去做,以后才会知道好处。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就跟逼孩子吃药是一样的。
 
听起来也像是那么回事,对吧?
 
但它做了一个假定:学习一定是苦的。
 
但是,为什么学习一定是苦的?
 
仔细想想,没什么道理啊。有人说,学习需要记忆,练习,很苦啊,可是孩子看完动画片,记住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台词,一点都不苦啊?有人说,学习需要重复的训练,太枯燥。对,可是重复地打怪练级不枯燥吗?那为什么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玩呢?有人说,学习会遇到难点,孩子贪图简单,很难坚持。那你看没看过小朋友玩游戏卡在困难的关口,一遍一遍锲而不舍地读档重来呢?有人说,老师讲课肯定不如游戏有吸引力了……好,这个可能接近真相了,但它是孩子的问题吗?
 
想办法增加它的吸引力,不行吗?
 
好好思考这份「不喜欢」,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你不喜欢一个东西,不是你的问题,也并非不能解决。——我们这就来解决它:你不喜欢它的地方在哪里?老师讲课太难吗?或者太简单?太枯燥?缺乏及时强化?还是别的什么?如果有办法让它变得有意思一点,那个办法可以是什么样的?
 
这样思考,孩子高兴,大人也轻松。
 
而一旦开始说:「你不喜欢学习,那不行,必须喜欢!学习是很苦,你要逼着自己吃这个苦!」那就不好了,这件事就会陷入越来越苦的循环。
 
 
 
有人说,你信不信,我们家孩子不喜欢学习到一定境界了。只要不让他学习,让他做什么都愿意。哪怕去建筑工地当工人,都比上学开心。
 
我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大人是怎么理解的呢?一个孩子如果觉得做苦力活都比上学更开心,那是孩子的问题吗?不应该是大人需要好好反思的事吗?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会给学习赋予这么大的「痛苦」啊。
 
很大一部分痛苦,恰恰就来自于「逼迫」。不喜欢不行,没别的办法,你必须喜欢。
 
这世界上哪有要人家「必须喜欢」的东西呢?你自己的责任去了哪里?可要说这些大人不负责任吧,他又非常努力——努力把孩子逼得更烦。
 
这样的大人,也是很苦的。
 
有一次我见一个朋友,在咖啡馆,碰到他孩子所上英语课外班的老师。老师很热情,要跟家长多聊几句。说你们孩子学习不是很投入啊,你们要多配合,平时多陪孩子用英文对几句话。语言关键期就这么几年,错过就没了啊,之类。
 
都是苦口婆心,为孩子好的话。
 
朋友很礼貌,一直在点头答应。好好好,是的是的,知道知道,谢谢老师。
 
等把老师送走了,说了个脏字。
 
诶,怎么了?
 
他说烦死个人,整天家长陪家长陪,那要你老师干什么?我都996了,哪有时间陪。
 
我安慰他,没时间就算了。我们小时候爹妈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还什么打造语言环境,什么关键期,不也过来了吗。现在也能说英语。
 
他说,是,知道!又不是不知道。
 
他的怒气吓了我一跳。就听他恶狠狠地诉苦:我也没有不陪啊,已经很尽力了。每年光是报班就要花多少钱,也没少花多少时间,但孩子就是不喜欢啊!有什么办法?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好,人家去美国旅游,主动找别人聊天……
 
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不喜欢。
 
因为家长也不喜欢,思维的惰性让他不堪重负。根本不关英语的事,也无关学习本身。它被搞得非常沉重,像一个不得不执行的行政命令,「必须喜欢」,或者「必须陪孩子学好」。好像这就预示着你家二十年后的阶层。孩子一开口说英文,全是各种无形的压力:常青藤,精英,国际化……
 
因为恐惧,我们用了太多太多的蛮力。
 
谁会喜欢「必须喜欢」的学习呢?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