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先给大家讲一个恐怖故事——
 
即将出生的20后,跟80后之间的年龄差距,就跟80后和40后的差距一样。他们未来看我们的眼光,就像我们看着自己的爷爷奶奶差不多。
 
所以,大家对自己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不要因为给周杰伦打榜冲了一次超话,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立足时代之巅,尚有一战之力。
 
带着欣慰的笑容,该准备谢幕了。
 
 
 
你可能会觉得危言耸听,这很正常。有一个心理学研究是这么做的,他们调查了全世界10多万人,请他们评估自己过去十年中,价值观、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变化。——当然是巨大的,十年前还没有微信呢。同时,再请这些人预测未来十年中,他们这些方面还会有多少变化。结果发现,人们普遍认为已经到头了,不会有太大变化了。对未来的变化的预期远低于对过去的观察。
 
这种现象有一个名字,叫做「历史终结的幻象」(The End of History Illusion)。意思是说,人们会无可避免地低估未来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哪怕他们同时明确地看见了过去的变化),总以为历史发展到这一刻就发展到头了。
 
你会想:「可现在真的没什么可发展的了啊」?
 
嗯,九斤老太年轻时也这么想。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在心理距离上,20后跟我们80后的差距,会远远比80后跟40后更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我们看100年前的九斤老太。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处在加速的进程中。
 
可能加速到什么阶段?未来我们会怎样生活?流行怎样的文化?社会以何种结构运转?一切都无从想象。唯一能想象的是,我们在有生之年就会被当成是一帮老古董,老顽固,还会像九斤老太一样抱怨「一代不如一代」。——我知道这一点强烈地有违你的直觉,但真的不能太乐观。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在养育方面给父母一点忠告,你最想告诉他们的是什么?
 
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只带给父母一句话:
 
「别太觉得自己什么都懂。」
 
他从小听父母的话,一直到二十多岁,感觉不对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他听父母的话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他们家买过一台电脑,他用来玩游戏,父母就觉得这是跟精神鸦片一样的毒品,迟早会把人害死。于是他再没碰过电脑。
 
父母太擅于摆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
 
对于新事物和新观念,他的父母有很多抵触,在本人看来都是无可置疑的。比如不投资,买房不贷款,不上网,认为网络是强盗骗子横行的地方。我的朋友直到上大学才第一次在网上购物。他的生活方式受父母影响,专业受父母影响,甚至成年之后找工作谈恋爱也受父母影响。如果他想换工作,父母就会激烈反对——你小子翅膀硬了是不是?要知道我们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
 
他说他到二十多岁了,有一天看到父母在微信里转发养生帖。他据理力争,这才第一次在意识层面想到:「有没有可能,父母其实一直不大懂?」
 
想到这一点,雪崩就开始了。
 
虽然他的例子比较极端,但我可以理解。我经常讲一个梗,在我小时候,吃鸡是要买活鸡回来杀的。所以在我爸看来,男人不学杀鸡简直不可原谅,以后连鸡肉都吃不上。——那是他们对自己感觉最好的时期。他们从中年到老去的二十年,不得不面对无数「常识」的更迭。坚持过很多东西,看不惯很多东西,把玩电脑看成是玩物丧志,找工作要找体制内,手洗衣服比洗衣机更省水,吃外卖总觉得哪里不对(比自己做饭还便宜?一定有阴谋)。
 
但最后证明是他们错了。
 
时刻想着自己有可能犯错。这样面对未来的变化时,才真的有可能少犯一点错。
 
 
 
我做系统式家庭治疗,现在也在讲系统式家庭养育的课。「系统」的意思,就是去中心,去权威化。任何事情都不是只有爸爸或者妈妈一个人可以做主。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怎么办?就需要系统式的视角,多方一起讨论,贡献解决方案。很多人问,干嘛要搞得这么复杂?为什么不能单个中心?权威一句话说了算的方式有什么不好呢?
 
答案不是不好,而是再也做不到了。
 
世界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的世界了。你积累了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很可能变成你的绊脚石。如果你还能像过去一样,在家里掌握主导权,恭喜你,你不需要掌握新的方法。我就是这样跟我的客户讲的,如果有简单的办法可以用,干嘛用更复杂的呢?但这些客户试来试去,告诉我,不可能了。别说主导权,现在说句话都没人听了。他们的幻想是重新找回那个失落的世界。很多来访者寻求家庭咨询,学习养育技巧,就抱着一个简单的诉求:如何在家里继续说了算?怎么样让孩子听我的?——而他们面对的现实是,做不到,真的是做不到了。
 
这个时代,不得不接受中年人的失落。
 
我们看不惯孩子们的「顶流」,略带戏谑地谈起「超话」,「打榜」,相信自己熟悉的文化才代表了更好的文化。那是因为我们落伍了啊。比我年纪大一点的人,认定直播什么的是歪门邪道。抖音,快手,谁会把它当成事业来做?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卖口红的人做一场直播的收入相当于他们好几年的工资,「这个世界乱套了」。
 
我们要建立的权威,去哪里找?
 
我咨询的一个家庭,父亲也就四十岁吧,问孩子:「你打游戏有什么用?打游戏你能挣到一分钱吗?」等孩子当上主播,真的靠打游戏挣到钱的时候,父亲唉声叹气地说:「你能挣钱就了不起吗?靠它你能养活自己一辈子吗?」
 
我们还是不甘心,说孩子太幼稚。
 
但我们先要面对自己的失落。我们可能只想知道「孩子太幼稚,怎么让孩子听我的。」——而我们真的相信,自己还应该扮演家庭的权威吗?
 
 
 
在这个时代,你没办法不系统。
 
没有单个的中心,没有权威,也没有谁一定正确。上一代的经验很重要,是,但上一代也会犯错。现在我们也是「上一代」了,我们坚持的一切都有可能过时,我们看不惯的东西或许会变成主流。这种变化每年每天都在发生。它深刻地改变了今天的代际关系,而很多人对这一点还缺乏认知。
 
它是怎样巨大的改变呢?
 
从古到今,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养育,始终建立在「我懂的比他多,我知道什么对他好」的基础上。这是根基。如果孩子不听你的话,放在几十年前大可以揍他一顿。他以为他是谁啊?他不需要有自己的意见,长辈的想法大概率比他更可靠。后来不打骂了,新一代的家长又掌握了更巧妙的沟通方法:讲道理,共情,启发式提问……让人自发地认同。「如何让不喜欢学习的孩子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这还是包装过后的权威。你始终想要孩子听你的,你知道你正确。
 
但这些在今天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在今天,你不得不承认,你懂的不比孩子多,你也不一定知道什么对他更好。你不同意你的孩子,但你需要学习他的想法。作为无知者而学习。
 
作为第一代「承认自己不懂」的长辈。
 
根基一变,所有的东西都变。那些还想在下一代面前扮演权威的父母,真的可以自信满满地对着孩子说:「你这样做不对,那样才对」吗?我们不愿意设想自己犯错,我们保持学习,跟上时代,做出自认为「正确」的调整。这很好。但我们多大程度是对的?我们送孩子上补习班,给他们报课,培养未来技能,小小年纪就送他们学习编程……我们知道未来瞬息万变,知道知识的迭代速度越变越快,知道人工智能可能颠覆一切。我们战战兢兢,避免自让己成为「犯错」的父母。但会不会我们眼中的「正确」,也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自以为的呢?
 
不知道。答案是不知道。
 
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但我想,面对未来的不确定,也唯有以「知道自己不知道」为前提,才会产生真正有意义的对话吧。
 
所以啊,这句话不只对今天的父母,也是对每一个人说的:不要把一代人的想法看成永恒的真理,无论你多么看不惯,或是不认同下一代的文化,你都只能接受变化的存在。试着做这样的长辈:你不一定懂对方,但你保持尊重,愿意学习。你无法保证你是对的,更无法强求对方的认可,但不妨碍你们的对话与合作。你愿意分享你的人生经验,同时你承认,这些经验很可能已落伍。
 
很难。对于跨代际的沟通,「我比你懂」像一根拐杖,每个人都撑着这根拐杖才能建立起一套养育的规则。我们是第一代抛开这根拐杖的人。你不是家里的权威,不是任何权威,你没法让孩子听话。但我们可以学习,学习以「我不比你懂」为前提而产生对话,为彼此带来有意义的影响。
 
我们都需要学习。
 
因为世界太大,明天太远。未来远远没有来到。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