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有一种能力,从恶性循环里叫停的能力。
 
两个人打架,相互火上浇油,愈演愈烈,谁都不让步。眼看要到两败俱伤的程度,这时第一个叫停的人,就拥有了在这段关系里的主动权。
 
任凭你再怎么狂轰滥炸,我停手了。
 
太怂?太软?太容易放弃?
 
一点也不。
 
我停手,你想打也打不起来了。主动权是以这样一种反直觉的形式获得的。看上去像是认输,但如果要赢就只能一直在老路上循环的话,谁第一个停下来,谁就说了算。
 
我写文章常常遇到不顺,越写越烦。越烦,写出来的东西就越烂,写出这种东西就更烦。怎么办?索性不写,彻底丢到一边去。过一段时间,灵感自然又会冒出来。
 
我的大部分文章都是这么写出来的。
 
要获得这份主动权,看起来只要停一停,却需要三方面条件配合:眼睛、嘴,和一双手。
 
一是眼睛,能看到恶性循环的存在。这双眼睛要漂浮在半空中,一面观察事物,一面还能看到自己。时刻对自身的状态保持觉知。你是你所在的循环的一部分,你能不能体会到自己的焦虑?
 
人一焦虑,思路就变得窄。越焦虑,越是沿着老路挣扎。在老路上挣扎得越厉害,情况就变得越糟。越糟就越焦虑,越不能停下来……
 
本身就是恶性循环。
 
我一直开玩笑说想写一本书,名叫《退后一步》。这些年我越发意识到,多数人都拼了命向前冲的时候,退一步的能力是更珍贵的。前两天,有一个辗转认识的朋友找到我,说他进入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好几年了,收费一直上不来,问哪里才能接到「愿意付更多钱」的个案。他很急。我问他,你现在这些低收费的个案做得好吗?他说,做得好不好有什么用,生活费都不够,越做越没劲。我说那就难怪了,你做得没劲,这种状态下,「愿意付更多钱」的人更不可能找你。
 
他说我知道,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呢?
 
我就忍不住劝退。不要指望在这一行赚钱了,当个爱好做着玩吧。越是急着赚钱,越赚不到。这是一个悖论,可能往后退一步之后,反而赚到了。
 
 
 
这个悖论有一个科学依据,叫做「认知带宽」。有一个关于匮乏的研究就在说这件事。它发现穷人为什么一直穷呢?不全是钱的事。给他们钱,他们也会迅速糟蹋掉,做不出明智的投资决定。因为穷带来的匮乏感,限制了他们的认知带宽。总结下来也是一个恶性循环:越穷,决策越冲动,就越穷。
 
举个例子,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赚到同样一笔钱,谁花起来更冲动?很可能是穷人。因为穷得太久,看到什么都克制不住。也不觉得存钱有什么用,倒不如花光。不但花光这笔钱,可能还刷信用卡,借白条,毫不手软。
 
你对着他喊:「停!不能继续了,你的状态有问题!」看他听不听。听的话,这个人就还有救。很多人是不听的,带着问题往往就看不到问题。
 
所以叫停的第一步,是这个人有一双眼睛,看得到。看到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人,就有局限。有潮起潮落,有出错的可能。
 
然后还要有一张嘴,说出来:
 
「我不行了。我需要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停下来缓一缓。我现在的状态是做不好事的。」
 
叫停是反直觉的,常常被当成是退缩和认怂,所以需要勇气。一个人既然看清楚了,该认怂就得认。明知不行却不能开口,是一意孤行的愚勇。
 
叫停,是把自己从绝境中解救出来。
 
不管形势再怎么恶劣,先让自己舒服起来。人要有一个舒服的立足点,事情才能做得好。教我做咨询的一个老师说:「要像保养你的车一样保养自己。」车保养了才好用,人也一样。始终关照自己。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不去死磕,先把「麻烦」跟「自己」分开。照顾自己,该吃吃,该喝喝。麻烦是要解决的,没错,但解决起来还得靠你。你又不是任何情况都智商在线,体能满点。
 
你是一个随时充满变数的「人」。
 
恶性循环的终结,就是良性循环的开始,哪怕只有一小步。先让自己缓一缓,稳定下来。一个人开始放松了,从容地面对问题,才会有更多灵感,更自如的工作状态,也能做出更全面更负责任的决策。事情就会越变越好:好的状态带来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就产生更好的状态。这是悖论的关键——你放下了,也许反而才能拿得起。
 
 
 
但是,你可能会说,哪有可能放下?
 
循环之所以是循环,就在于它不能打破。假如真的处在危急关头,生死攸关,怎么能够停下来保养自己?就算明知道没有好结果,还不是只能任其发展?——不是我不想停,是事情糟到了这种程度,我又怎么能停?
 
所以还需要第三个条件:一双手。
 
工夫在诗外。做一件事是在什么状态,是「只能向前」呢,还是「最好向前,实在做不到也可以退后」呢?两种心态不同,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差异的关键不在这件事,而在这件事之外的背景。我们被给予了多少弹性?
 
越是不能放下,就越是放不下。
 
参加高考的学生,为了更从容地发挥,父母往往要跟他谈一次心:「考试是很重要,但你也不用那么紧张,真考不上也没关系。」孩子一边听,一边心里判断:你们是说说而已,还是真的有办法?我真的可以有条件停下来关照自己吗?——这不是一句空口白话,背后是父母多年的积累:经济方面,心态方面,社会资源方面……
 
你的环境,有没有「叫停」的条件?
 
它需要长期的努力。有些人很少陷入进退不得的困境,归功于他们日常的经营。努力的结果,不是让他们在危急关头做出更好的选择,而是从根本上减少「危急关头」这种状况的发生。一个财务自由的人,和一个等着月底发工资还信用卡的人,在面对同一份工作时,体验到的自由度完全不同。
 
我经常说一些丧气话,做不到也可以啊,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趴下啊,爱上自己的缺点啊,宇宙让我这么怂啊,等等。有些很喜欢,觉得是有智慧的人生态度。但也有一些人看了就生气,说怎么可以讲这种话呢,不负责任。他们是因为不够幽默,理解不了吗?不是的,可能只是没有那个条件。
 
这就没办法了。一时能不能停,取决于平时积累够不够多。前面讲的做心理咨询急于提高收入的朋友,他的事业能不能打开局面,可能不取决于他在专业上的悟性,而取决于他(和他家庭)的经济状况。越急于求成,越是只能原地打转。
 
很现实的一件事。
 
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孤注一掷的地步。选择余地越小,选择的结果往往越不好。需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如果一个人对我说,他没有别的办法,现在就「必须」做成一件事,我会劝他做好做不成的准备。做不成也没有那么糟,就当是为长远积累。
 
看一看三年,五年,十年后。未必现在就要有怎样的结果,只要未来可以更从容地选择。
 
我们很少谈这么现实的话题。谈了那么多的心理学,但心理学是不能脱离现实存在的。假如发现自己身陷「停不下来」的困境,那不是你的错,只是暂时没有叫停的条件而已。趁着还有时间,动手给自己多准备几个篮子,里面多放几个鸡蛋。每个篮子都重要,但都不是生死攸关。
 
把它们变成你人生的安全绳。为了在将来的某一刻,必要的时候可以大喊一声:「停!」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