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都有崩溃的时候。
 
理性和秩序消失了,世界崩塌了,人在一瞬间失去控制,痛苦被放到无限大,好像一分钟也熬不过去。这时候有人把心理咨询当成了急救医师,必须赶快拿到一点什么帮助,否则真的没办法。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哪怕这时候没有心理咨询,没有人帮助,没有任何巧妙的办法,崩溃的时刻总还是会自己过去。三五分钟,一个小时,一两周,或者几年,人们走过最黑暗的谷底,看到光,重新开始呼吸。生活又回到了正常。
 
崩溃的吼声
 
问:
 
觉察到自己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常常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命令姿态。比如看到孩子拖延,看到孩子惧怕困难,看到孩子不吃饭,说不到几句我就开始用喊的方式来命令她。我想了其中的原因,其一是自己确实精力不足的时候情绪不受控,容易暴躁,一般只有在晚上才有时间跟孩子交流,但晚上自己比较疲惫,情绪容易爆发,如果休息好睡好就会比较有耐心;其二是因为焦虑着急,比如我让小孩子吃饭,她拖着不吃,我觉得会影响肠胃,劝又不听,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了,一下子火气就上来了,就会凶。最开始我吼完后悔,后来能意识到自己在吼,现在在吼之前就能意识到,但不一定每次都能控制住;第三,我感觉我时候跟小孩子讲道理讲到一半的时候,觉得不是讲给小孩子听的,是讲给自己听的,有时候这种感觉很明显。
 
我常常觉得我与小孩子的沟通方式,就反映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其一,暴力面对自己的沟通方式,表面上我在跟小孩子发火,实际上是在对自己发火,只是小孩子很无辜,被当做了出气筒。斥责小孩子玩手机,实际上是在斥责自己也玩手机,知道自己在玩,就是放不下,希望小孩子可以做到放下,或者试图说服小孩子放下,一旦无法达到目的,面对自己的无奈和无能就很恼怒,自己对于自己的不满意,在亲自关系上折射出来;其二,焦虑不安。我自己其实不太知道自己的未来方向,内心很不安,比如工作,觉得自己不可能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但如果过了35岁,对自己在就业市场上并没有信心,虽然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又不敢走也不知道往何处去。有时候我能看到自己内心里有一个小人,感觉一直在漫无目的没有方向地四处跑,很慌张;其三,了解到自己很普通,又不甘心普通。总觉得别人能做得到,取得什么成就,自己也应该可以。内心有很强大的信念,觉得人生来圆满具足,原本有能力做得到任何事情。但实际上确实没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自己想接受又不敢或者不甘于接受这样的状态。比如,考试,我觉得可以考下注册会计师考试,可以考上公务员。内心很相信,但是大象不行动。面对复习,我常常还没出征就失败,比如看书坚持不了几天,或者虽然坐下来,但是思想飞走了,效率不高。思想与行动很拧巴。
 
对于如何让我心中的大象听从骑象人的意见,统一步伐向前进,取得进步。我自己捋顺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就能更好地捋顺其他关系,比如非常重要的亲子关系。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期望听听您的建议。
 
答:
 
你有很好的觉察能力,知道自己吼小孩的时候,真正吼的对象是自己。吼自己其实是一种修炼的方式,是我们学习调节情绪的一个过程,你之前的学习过程被小孩给耽误了。我的建议是,以后想吼的时候,找一个小孩听不见的地方,对着手机吼,吼自己。把吼的声音录下来,第二天放给自己听。
 
多听几遍,也许你会对自己多一些了解。
 
请在一周之内找几次这样的机会,听听自己的吼声。然后反馈我:被吼之后,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对于捋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有没有帮助?
 
崩溃的舞曲
 
问:
 
我是一名学生,已经大学毕业,准备继续读研。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为考试焦虑过,包括高考。但从上大学开始我就对所有的考试产生恐惧,每次比较重要的考试前都会崩溃,大哭,甚至抽烟,喝酒,颓废几天。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考试前一个晚上。不论复习得怎么样都会这样。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逢考必崩溃,考前几天,每天除了颓废就是颓废,一点书都看不进去。
 
这种情况在大学感觉并不是很影响学业,因为毕竟大部分专业课都是平时做项目,出的试卷也都是平时写过的代码,感觉对考前复习的影响还没有很大。但是最近我还有一个面谈就可以去读研了,面谈内容是关于大学一些专业课的知识(有点像研究生考试的面试)。
 
中介一直催我去面谈,但我真的很恐惧这件事。我感觉没有准备好,从来没有用英语讲过我的专业课,我感觉我很怕面对国外的面试官,但其实我跟中介已经模拟了几次,他说可以去面谈了。但我就是很怕就是不敢,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够,觉得我语言不好,虽然雅思已经达到面谈要求但就是觉得我准备得不好,啊啊啊啊啊!我真的要崩溃了,家人一直在催,中介也在催,我也急,但我真的每天都崩溃,我感觉我通不过。哎,感觉自己真的很怂,很烦,很崩溃,睡不着觉,真的太没出息了。
 
前几天我终于头脑一热递了面谈申请,从那天开始每天只能睡着四个小时,崩溃,大哭,不知道啥时候能排到我面谈。现在感觉真的好想睡个好觉啊,真的好崩溃。想要自己能克服这种焦虑,失眠的状态,请李老师出个谋划个策。啊啊啊,另外现在专业真的很喜欢,会因为写出一个小程序而高兴很久,就像喜欢一个男孩子一样。所以不想放弃,但是啊啊啊啊啊怎么能不因为考试而崩溃啊!
 
答:
 
你崩溃得很有激情,而且有一种莫名的节奏感。感觉像看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插入一段表达崩溃的舞曲。——唱完跳完,继续该干嘛干嘛。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就好像你的生活一直是平静又顺利的,然后每逢考试之前就会来一段崩溃之歌,别的什么都不影响。是不是这样?
 
我建议你抱着这样的心态,观察一次你崩溃的全过程,纯观察,什么都不用做。看看在一天当中,从什么时候开始崩溃?怎么崩溃?哪些动作用来表现崩溃?崩溃的最高潮是怎么样?崩溃的时候找谁一起跳舞?什么时候开始回落?怎么平息?
 
请反馈给我你都观察到了什么,这个观察有没有带来新的想法?崩溃的感觉会不会有所变化?
 
往期反馈1
 
问:
 
李老师,我从几个月前开始看你的公众号,又下载了知乎听你的live,我很喜欢你的文章。但我只是看,很少思考,行动就更不用说了。
 
这也是我在生活和工作上最大的挑战: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完成工作计划,我应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我应该找份兼职把信用卡还了,我应该好好健身……再不济,我应该把碗洗了。它已经放洗碗池一周了。但我做不到。
 
我下了好几部电影没看完、我很久没看这个朋友的朋友圈了、有几个我关注的订阅号又更新了文章……还有的时候,我就是什么都不想做。
 
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缺乏计划、没有行动力……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好糟糕!
 
如果是我一个人,我想去尝试不同的工作:保洁、外卖员、快递员、家政阿姨、卖水果、乞讨……但我又怀疑自己是否有勇气承担这样选择的后果。
 
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意义感,可是不去做哪里来的意义呢?
 
又到了周日的晚上9:30,我还在公司。但是今天的加班依旧以失败告终,上周遗留的工作还是没有在周末补齐,难过。
 
答:
 
新年快到了,这是我们一年一度思考意义的时间。
 
意义这个东西很奇怪。有些事说不上来有什么意义,但坚持的时间足够长,就变成了意义。比如不洗碗这件事,三天两天不洗,只是一般的懒而已,大多数人再坚持几天也就忍不住洗了。如果三两个月都不洗,事情就开始有意思了。如果坚持三年,三十年,那绝对是一种大型行为艺术。
 
我很看好你在这方面创造一个了不起的纪录,但恐怕没那么长的时间等你反馈了。在这短暂的实验里,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它已经发生了,假设你可以连续二三十年保持「不动」,你的碗连续二三十年堆在洗碗池里不洗。最终拿到了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你会怎样描述自己这样一种成就呢?我的意思是,你需要准备一段领奖词。还会有记者提问:您用这样的行为是在向人类传达怎样的信念?
 
你会怎么回答呢?
 
你有7天的时间为自己的事业找到一份意义。请在7天后告诉我,你自己有哪些新的想法。
 
反馈:
 
30年前,我觉得它们是“应该被解决掉但是迟迟没有行动”的垃圾;
 
30年后,我因为这堆垃圾创下一个世界纪录——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30年里,任凭房租疯涨,也不管心中认为自己的工作多么操蛋,我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地方。这里的创业公司来了又走,我如同找到寄主的蟑螂一样,再也无心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这位同志,你问我这是在传达什么样的信念?
 
大概是:一切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都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掀起巨大的波涛。
 
彼时是周日早上8:18,我平时看订阅号的习惯是先看一下我喜欢的几个号大概发了哪些内容,然后选取感兴趣的发到文件传输助手,有时间再仔细看。不过那天是周末,所以决定“看到感兴趣的文章就先看完”,于是点开了李老师的文章。标题是我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的意义,依然是李老师的文章惯有的风格,不会给人丝毫焦虑,其他很多心理学公众号就不尽然了—他们要么制造焦虑,要么贩卖焦虑。初看是很熟悉的内容,然后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我的留言吗?!”“咦,文采还蛮不错的!”有点感动......“咦,为什么是这个反馈呢?我的重点不在洗碗什么啊?!”“好吧,我试试看,李老师一定有他的道理。”
 
接着是一整个周毫无条理的工作和生活,堆积的东西依然很多,而我只想逃。偶尔在闲暇时间想到李老师布置的作业,会思考“这究竟有什么意义?”
 
我不知道,也没有别的反馈者那样的大彻大悟,迷茫和拖延仍在继续。不过依然感谢李老师的回复,祝新年快乐、健康。
 
往期反馈2
 
问:
 
李老师您好,我是一个考研的学生。我已经复习了180多天,现在属于那种要么差不多能考上,要么是差一点考不上的程度。距离考研还有12天,如果我继续努力学习,我觉得自己可以考上。
 
但现在随着压力的增大,我感觉我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学不下去了。上上周一天半没去学习,上周去网吧打了一下午游戏,隔天又打了一晚上(在这之前我已经坚持100多天没去网吧打游戏了)。起床时间也越来越晚,从6点,到7点,到现在接近8点才起。在自习室玩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我觉得我一直都有这样一种倾向:一件事情除非做到彻底的尽善尽美,否则越到临近关头我越倾向于放弃。
 
以前的期末考试也是这样,我往往是提前好久做好规划,然后一旦其中的某个环节做不好,后面就会越来越差。大家都是越临近考试学的越认真,我就越快到考试越想去玩。到了临考前一天,几乎一点也看不下去,在图书馆泡一天,半天都在玩手机。也因此,我本科课程的成绩,除去几个90分,大部分都在70分上下。
 
我自己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感觉原因是我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临考压力大,浮躁导致学不好。学不好导致压力更大,压力更大更学不下去。循环往复,到临考前我就倾向于彻底放弃了。
 
还有十来天就要考研了,这最后的几天努力学习(只要像刚开始那样用功就好),我觉得我是可以考得上的。但我要怎样做,或者怎样想,才能让我在最后的十来天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呢?
 
最后,我每天都会看您的公众号,文章更新的话会第一时间阅读,也会及时给出反馈。
 
答:
 
很抱歉,收到你的提问到现在,12天已经过了,考研早就结束了。没有能够帮上你的忙。
 
不知道你在完全没人帮忙的情况下,这12天是怎么度过的?复习效果如何,能否反馈一下?
 
你在12天前担心的那些事情,如果最终成为了事实,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看着它一步步变成事实的?如果没有变成事实,我也想知道你做了什么阻止它?——这对未来考研的人会很有帮助。
 
对将来有一天,在你又感到非求助不可而暂时没有人帮助你的时候,说不定也有用处。
 
反馈:
 
李老师您好:很抱歉,就在中午的时候,我删掉了几篇考研期间的记录,因为觉得已经不再需要它们了,结果晚上就看到了答复。最后的12天到底怎么过的,现在很难复刻出当时的心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时太过太紧张,现在想不太清楚太多的细节,就翻了翻和同学的聊天记录,加上自己的回忆,尽量把那段时间还原一下。
 
问问题的头三天,我还在等李老师的回复,期间学习照常,还是每天早晨起不来,白天照常自习,玩手机的次数还是挺多,没有打游戏。期间问一个学霸好友是怎么保持高效学习的,他表示天赋异禀没办法。我也有成绩非常好的时候,也有人问过我该怎么努力学习,当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告诉别人。也许这种问题就是解释不了吧。
 
差不多第三天李老师更了一篇问答合集,我猜不会再更新我的问题了,就决定不再从这里找答案。
 
中间的几天,每天学习照旧,下了一个手机游戏,每天差不多晚上回去玩一玩,然后卸掉,决定第二天不玩了,然后第二天同一时间再下载下来。差不多这几天就这样过去的,不学习的情况算是严重了一些。心态上仍然是循环往复,有时候觉得自己一定考得上,有时候觉得自己要考不上了。
 
后面几天压力小很多了,不想学习的想法还是有的。我跟同学说自己已经看得开了,考得上最好,考不上就去调剂,但我仔细想想,自己又看得没那么开。那时候花很多时间背政治,打散了我平时学习的规律,我想也许跟这有关。白天学习照旧,早晨起得早了些,6点就回去背政治,但其实每次都分一半的时间看直播。后来跟一个同学说自己学不下去,那种感觉大概就是“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不想学”。
 
最后去考试,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跟同学聊天说打算看会直播再学习,同学觉得不可思议,我倒觉得无所谓了。那时候心态已经不会因为玩而受太大影响了。
 
其他的话,之前(大概9月前后)读了李老师的一篇文章,讲一个学生怕自己高考考不好,然后李老师让他和父母一起思考考不上有什么好处,最后学生的发挥反而超常了。于是当时我自己列了一个清单,考不上X校的好处,清单列了二十几条。觉得自己要考不上就看一看,删删改改里面的条目,每次都有一些效果。
 
在最后那12天里,我常看那个清单。另外最近在准备复试,我也在用这个清单来让自己好好学习。
 
另外李老师在另一篇文章里写过,念头升起时不要马上行动,因为这种感觉都会过去的。有时我很想不学习或者玩手机,也会这样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刚开始还很有用,但后面就没啥感觉了(不知道是不是次数太多免疫了)。
 
另外在相信李老师不会再更我的问题以后,我去找一个去年考上的朋友聊了会天,之前觉得大家都很忙,很少打扰别人。我在他那里大倒苦水,把种种压力与困惑说了个痛快,然后感觉好多了。
 
我在12天开头定了一个计划,剩下的12天一直在按照计划来,一边按计划学习一边改计划。虽然跟最开始的计划不一样,但最后完成得差不多。
 
讲讲考试的情况。总的来讲不是最坏的情况,也不是最好的。预计分数能过去年的分数线,但今年人数暴涨,最后能不能过也不好说。数学英语的分数其实在之前的复习就决定了,政治按照计划来学的也差不多,专业课在考场上发挥还行,做出来一道以前不会的题。
 
现在考完了,压力没了,心情也变好了,回头看当时的困难,觉得也没那么难了。但我感觉下次再有同样的事情,比如临近考试或者一件事接近deadline,我还会有同样的压力。我能想到的办法,还是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尽可能做好,但我又觉得从始至终一直非常完美是不可能的,总会有预料之外的事情扰乱自己的计划。
 
最后,对于这12天的经历,我有一个非常巧妙的总结,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