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我想爸爸了
问:
我的父母是遥远的存在,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的生活。甚至,我觉得我患上乳腺癌也跟与父母的关系紧密相关。父母在我一两岁时离异,母亲从未谋面,父亲也极少关爱。自小得奶奶呵护颇多,但她早已离世。
现在在自己身上发现跟父亲一样的强势、控制,想对儿子放手可就是放不下,对他的学业过度焦虑,如果他不按照我的计划完成每天的学习,我就要崩溃。这一点像极了我爸。为什么我最讨厌他的地方却又复制到我身上,这种代际传递太可怕了。
我也试图理解爸爸,从他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去想他的人格养成,但只能暂时消解我心中的怒火,我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接纳他。
不接纳就不接纳吧,我不强求。如同他不爱我一样,我也求不来。只是我担心会影响到我与儿子的关系。我觉得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会影响他一辈子的幸福和健康。像我得了癌症,我会把部分原因归于与父母的关系。母爱的缺失,父爱更是谈不上,似乎内心永远有一个巨大的空洞无法填补。
请老师指教,愿意按照您的指导来做并积极反馈。谢谢!
答:
有时候我们会用一些奇怪的方式思念父母,特别是童年时缺少父母之爱。对你来说,无论生病,还是对孩子发脾气,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遥远的父母。
这不是软弱,而是一种自然的代偿反应。但我建议你用更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思念。
请你准备一张纸,写上一句话:我想爸爸了。每次一对孩子发脾气,你就悄悄在这张纸上记一笔「正」字(可以请孩子提醒你:你又想姥爷了),记完了,跟你的思念一起呆几分钟。其他时候想起爸爸,也可以照此办理。
坚持一个星期,看看你对孩子的脾气有什么变化?
不开心怎么改?
问:
女儿今年二十岁了,这几年因为各种原因不开心,最后的着力点落在关注自己的脸上:长个痘会反复照镜子,要不就说过敏了,要不就说冒油了,买各种护肤品,一层层往脸上涂。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也关注对方的脸,皮肤好不好,有没有痘……她也知道这样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困扰,各种不开心,但是怎么改呢?
答:
我有办法可以让女儿减少对皮肤的关注,但需要牺牲一点母女关系作为代价,你愿意吗?
办法就是,你要比她更在意她的皮肤。你主动给她买护肤品,提醒她按时涂。一旦发现她的肤质变化,你要比她更紧张,更埋怨她。她也许会感觉得到了你的支持,坚持一段时间,她会开始对你不耐烦,连带着也不再那么关心自己的皮肤。
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你要观察一下,如果女儿减少了对皮肤的抱怨,她的心情整体上是变得更开心了呢,还是更不开心了?
另一种可能是,她真的只是在关心自己的皮肤。所以如果你也表现出关心,她会很感谢你的支持。——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的。
请你坚持一段时间,观察到的变化反馈给我。
往期反馈1
问:
李老师,我向您求助,本以为我可以自己慢慢解决这个家庭问题,但发现自己太无力了。
人家都期望过年回家跟亲人团聚、一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做点啥。本来我家也是挺高兴的,好不容易这次春节我妈可以史无前例地休息5天,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其他的时候,要么是年三十值班、要么是初一吃完饺子之后,她就匆匆离去,虽然下班早点,但过年的时候妈妈不在身边,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
正好这次武汉疫情暴发,大家都响应倡导,不出门拜年、走亲戚了。那么剩下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在一起了,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增进感情、拉近关系之类的,但是今天我却发现自己想多了。
【背景(细节略)】
【导火索】
今早我开开心心地去叫我妈起床,她一脸兴奋地说要给我做“苹果派”,我说好的,然后就去门口转了一下。此时我爸已经起来了。
等我回来,就是他们在为洗衣服争论的声音。
我爸:想要浸泡一下然后再洗;埋怨我妈不洗衣服;怪我妈没把盆洗干净就泡上了衣服。
我妈:主张倒点热水再泡、外套跟外套一起用洗衣机洗;没穿过两次的那件衣服不用泡了,直接洗洗就得了;直接用洗衣机洗……
到最后谁也不服气,于是就自己洗了自己的。洗完之后,我妈就去做饭去了,我爸还在洗洗洗。
等我们做好饭之后,我爸还没洗完,我妈叫了好几次也没啥回应。于是大家就一直等他吃饭,我爸坐到饭桌之后,发现没啥他爱吃的菜,说了句“这是吃什么呀”。
我妈就说“你想干什么,孩子们都等你吃饭呢,你在那洗衣服,吃完饭之后再洗不行呀……”
我爸:”你们就先吃呗,我吃饭快……“
……
感觉气氛很凝固,我心情也很不好,也没搭话。就感觉心里很委屈,从小时候起,这样的场景不知上演过多少次。不同于暴力的大打出手,这种吵架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影响。我想要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让他们的关系、相处模式改变一点,缓和一些,但是今天我发现自己太无力了。
他们吵架的时候,我伤心地走进了自己房间,我爸冲进来怒视我,问我“怎么了”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真的是疲于应对他们的怒气。
答:
难为你把事情经过记录得这么详细,像人类学家一样。这件事跟你没有直接关系,你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看到了他们的婚姻模式。可能你不在家的时候,他们一直就是这样相处的。
先说坏消息:你对此很难改变什么。
但作为观察者,重要的是继续观察,和记录。看看事情后来会怎么解决。如果他们这样吵吵闹闹地维持大半辈子,他们一定有自己的解决方式。但你不一定观察到了这部分(你气得回到了房间)。假如你继续看下去就好了。我建议你完整地看一次,如果他们再有冲突,你就像这次一样记录,但不只是记录冲突是怎么暴发的,还要记录是如何发展如何解决的,直到他们重新言归于好为止。
完成这个观察记录之后(倒不一定要公布出来),请你告诉我,你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反馈:
您好!感谢您的回复。可以说您的回复带给我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跟别人的相处模式,对于我爸妈的婚姻,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那天他们吵架之后,两个人就出门去了:由于街上有不少人,我妈去了大娘家倾诉;我爸则自己去周围僻静的路上走了走。晚饭的时候,我妈比我先回家,他们已经没事了,我倒成了那个觉得过不去这个坎的人了。
事后也跟我爸讨论过这个话题,他说那天他们不算吵架……可能我们对“吵架”的概念理解不同吧。细细想来,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呀~
据我的观察,最近他们之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是确实、人家两个人一转身就能和好,我在旁边是看得一脸懵。
可能是小时候的阴影+受到疫情影响,进入了负面情绪的下行螺旋吧。小时候,我妈偶尔会“逞一时之快”会说很多在小孩子看来后果很严重的话,然后这个思维模式从那时候一直在我脑子存在着了。小时候的我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但现在的我,已经可以理性看待这些问题了。
这次事件正好让我觉察到了这个念头,所以很感谢老师您呐。
PS:
我爸还说我们不回家的时候,他们从不吵架!
我们一回家,看着我们天天生气 ,然后正好春节憋在家里无聊,太闲了,所以就吵架了……
往期反馈2
问:
李老师您好!今天想向您请教的是关于我和我妈妈的相处的问题。存在已经很久了。我从小和我妈妈两个人一起生活。关系非常不融洽。我对除我妈妈之外的任何人都是温柔可爱,有耐心,会撒娇的讨人喜欢的性格。但对我妈妈,我觉得是最坏的我。非常暴躁,没有耐心,任何事都要对着干。
从我初中开始到现在,我们两个就一直这样。在我上大学,毕业留在大城市工作之后,过年偶尔回家,这样的关系模式还是没有改变。
我设想过非常多种原因,但都觉得不是。
设想1:因为她是我最亲近的人,我潜意识里确信她不会离开我,所以我才敢这样。但我和我奶奶也非常亲近,我对我奶奶就是正常的祖孙间亲密的互动。和我男朋友,很好很好的朋友,我都拥有很强烈的安全感。但是我和他们的关系都很正常。
设想2:我是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引起我妈妈对我的关注?我觉得也不是,我妈妈退休之后没事做,就很关心我。我时常觉得非常非常烦。宁愿她不要管我的任何一件事(实际上她真的没办法插手我的任何事,因为我不让)。
设想3:我嫌弃我妈妈,对她要求苛刻,实际上是对我自身认同的映射?有的时候,我对我妈妈的想法,就是对我自己曾经有过的。
李老师,我想改善和妈妈的关系。应该怎么做呢?
愿意提供反馈。会非常愿意尝试。
答:
笼统地说「非常暴躁,没有耐心,任何事都要对着干」,实际上我还是不知道你们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她怎么惹到你,就没法给出更具体的建议。
长假在家,不知道你还有几天和妈妈相处。如果可能的话,请你连续3天暗中保持一个观察,记录你和妈妈的冲突,记住她说哪句话会激发你的愤怒(那句话最好一字不差地记下来),是怎么激发的?你又会怎么回应?最好也能记住原句。
如果在气头上记不下来,也可以录音。
请在3天后回顾一下这些记录。看看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设想?那时我也可能会有更多办法。
反馈:
松蔚老师,晚上好。很荣幸能被您回复上公众号。
您上次给我提了建议:记录下我和我妈妈的争执内容。今天我给您反馈一下。其实反馈之前有一些抗拒。我并不是非常愿意记录下来。因为每次吵架都是吵完就过了,我很少会去回顾到底是谁的错,到底哪一句话或者哪一件事是导火索(但事实上我自认在工作中、个人成长方面是一个勤于、勇于回顾和反思的人)。所以拖了2、3天才给您写反馈,请见谅。另外,关于您上次说到,我总是一言不合就和妈妈吵起来,这个说得太笼统了。我也惊讶了,我咋能那么笼统,那么不细节地概括和我妈之间的互动?我好像是为了吵而吵一样。
以下是我这两天记录下的和我妈妈争执的细节。
场景1(记录略)
反馈:我妈妈总体来说是非常讲道理的。小时候我们吵架,如果她不对,她过后会向我道歉。且我和她都不是性格激烈的人。就比如,这一次我放弃沟通回房间关上门后,争吵就告一段落了,没有继续朝更严重的方向演变。
我在这次争执中其实也有做不好的地方。我的语气到后面很激动,说教口吻很重。我妈妈是被这个激怒了。即使她想法上有不对的地方,但就事情本身而言,后来我发了脾气,她的确没有再逼我继续相亲。而且,我反思,其实对“我不愿意我妈妈给我介绍相亲对象”这个问题,我除了发脾气,其实有很多更加缓和的处理办法。但是我连考虑一下都没有,直接选择了最激烈的方法。是我对我妈妈缺少这个耐心。如果是别人,我会考虑有没有其他更和平低碳的方式。
场景2(记录略)
反馈:对话看上去很平淡,但是我语气非常凶。我反应过来,其实我和她的争吵都是这样的情况,就是并非真的生气,而是语气上非常不耐烦,嗓门高。我本身性格特征气场就是比我妈妈强,而且她的语气有时是正常的,偏弱的,但是我的不是。单纯就这件事而言,我会语气上很不耐烦是因为我很不喜欢我妈在边上对我指手画脚。她是有不对,但是,我每次都是直接选择最粗暴激烈的方式对此进行反抗。我甚至都忘记了,在成长过程中,是不是曾经发生过,我试图跟她好好沟通但是她不理我,只有我对她也大吼大叫她才能放弃对我的管束这样的负面事情,导致我现在跟她的沟通方式。但是下次我会冷静一下,换种方式跟她沟通看看。
总结:其实这几天的争吵根本不止这两件。现在想来这些事情根本不算争吵,甚至连摩擦都算不上。而是大呼小叫。出问题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的语气。但语气不好也已经足够伤人。我曾经和我妈妈恳谈过。我妈妈承认,在我成长过程中,她自认对任何人都很温柔,除了对我。对我发过最多的脾气。我在心里很惊讶,因为我也是。
我现在长大了,工作独立了。每年陪她的时间就是过年短短几天(今年尤为长)。她早就很想跟我拉近距离,好好聊天了。所有的大声吼叫,不耐烦,不愿意沟通,都是从我这里先开始。她反而是包容我的那一方。而我自己,即使理智很想改。但是只要一和她见面,我就自然而然地开启了暴躁模式。虽然我们彼此诚恳交谈过,但是,我绝对没有信心因为一次交谈以后我就彻底改变对我妈的态度。我毫不怀疑,在我离家之前,我一定还会暴躁一次。
上次松蔚老师您说到两个人的相处和争执一定有他们自己的解决方式。这给了我灵感,我就在想,我和我妈大呼小叫的解决方式都是什么?实际上,都是两个人默契的住嘴(大部分情况下是她让我),就没有了后文。直到新一轮(可能就是20分钟以后)的大呼小叫。我再次反思我自己大呼小叫的语气,忽然想到,其实我这个语气,并非她小时候对我的语气,而是我在成长过程中,我奶奶(不耐烦的时候)对我的语气。而我每次被我奶奶这样大呼小叫后都很害怕,都会让她。所以,我可能潜意识里认为这是有效的解决方式。但是,我现在从来不会对我奶奶这样啊!
另外,我真的忘了,我小时候是否有轻声细语和我妈妈沟通成功的经验了。
最后,感谢松蔚老师能给我这次宝贵的反馈机会。从中我至少总结出来以下几点:
我对我妈之间的问题出自我的态度而非事情本身。
我需要改变的是说话的语气。
我对我妈的大呼小叫是有参照范本的。
我仍然没有信心能够找到合适地和我妈之间的相处模式。但是,至少对我俩的关系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谢谢您。遥祝新年快乐。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