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最近在收集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你有相关的问题,可以留言提问)。目前调查了小范围的一些人,发现大家关心比较多的问题,集中在做心理咨询师的天赋和个人特点上。
 
不擅长共情,能不能做心理咨询师?个性强势,能不能做咨询师?有童年创伤,还能不能治别人的创伤?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学咨询会不会受限制?……用老话说,都是在问祖师爷赏不赏饭。那些有公认的短板或缺陷的人,对这一点尤为忐忑。
 
我的第一反应都是,可以吧。
 
可以,不是说一定能做好。但我见过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心理咨询师。有笑容可掬的,也有冷如冰霜的。有随和的,也有强势的。有几乎不说话的,也有话特别密的。还有各种奇奇怪怪,一言难尽的怪咖。我看过Albert Ellis先生(合理情绪疗法创始人)几十年前的治疗录像,老人家气场强大,咄咄逼人,跟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时候毫不留情,一句一怼,怼到病人无言以对。但人家毫无疑问是大师,在这个行业中硬生生打开一片新天地。
 
说完这些话,我又有一点心虚。担心自己太一厢情愿了,这种回答不一定对提问者负责。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职业,有这一行的胜任力模型,总结过一些预测职业表现的特点,都是统计得到的结论。这些结论一方面给人参考,增加确定感,一方面也像是一重束缚:都说了你不适合,你还敢学这个?你是想挑战大样本的结论吗?
 
可是,人又特别奇妙。做一件事,从不同的时间长度,不同视角来看,优势劣势可以相互转化。短期不行,长期就更努力。一次不行,就多来几次。你不行,对方就被迫要成长。一方面不行,就会有别的方面想办法替代。因为有这些替代,反而成就了个人难以复制的优势。就好像有些学生脑子反应不快,只能靠用功弥补,最后学问反而做得比别人扎实。有时候,驽钝可能是比聪明更有益的资质。《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和成才就是这样的例子。成才远远聪明,最后成大器的还是许三多。
 
并不是说,每一个许三多都会成为许三多。我想说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远远超出想象。如果抱着非要把这件事做成,做好的心,每一个看起来的障碍不但有可能不是障碍,甚至还会成为资源。
 
我见过外国咨询师给中国人做咨询。因为语言和文化有隔阂,来访者表达中的幽微之处,咨询师理解不了。只能随时停下来发问:为什么说这句话大家都在笑?笑在表达什么意思?有哪些背景知识?我是一个外国人,能不能多给我解释几句?——这样沟通下来很吃力。但恰好是因为这样吃力的沟通,来访者才能借助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探索到很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
 
我在台下看的时候,几乎是羡慕地想,只有在语言文化上有障碍,这个咨询才做得这么透彻,我在语言文化上也有障碍就好了(可惜没有)。
 
我带过一个学生,半路出家,总担心自己理工科的思维方式,没法理解那些敏感纤细的灵魂。我教他的办法是,直接向来访者承认:「我是一个特别不敏感的人,我担心自己感受不到你的感受,我可能会提一些特别蠢的问题」。来访者非常喜欢他的坦诚,和他那种不敏感的视角。我们还发现,有一些「蠢」问题,其实是整个咨询的转机。
 
我有个朋友,有一天觉得自己做了蠢事,难过到想死。谁都劝不好。后来她忽然原谅自己了,因为偶然看了一眼某个咨询师的直播。我问她,这个老师讲了什么,怎么这么精彩。她说刚好相反,讲得特别糟糕。不但糟,而且头不梳脸不洗,看起来比她病得还厉害。我说,那你是怎么被他治愈的?她说就是想到「咨询师水平这么差,还有脸给人讲课,我有什么活不下去的」,瞬间就治愈了。
 
中德班有一位老师叫Hakmut,他有注意力方面的障碍。他做咨询的时候,来访者一个比一个专注,生怕做出让人分心的事,害得老师跑神。
 
欧文亚隆八十多岁的时候,还跟新的来访者见面。告诉来访者,自己已接近生命垂暮,每一次分开都可能是永别,询问来访者对此有什么感受。
 
上边举的几个例子,涉及到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现力、生理特点、年龄,方方面面「祖师爷不赏饭」的禁忌。你去看任何一个胜任力模型,我想,不会有模型告诉你:文化背景不通,对情绪缺乏感受力,讲课糟糕,有注意障碍,无法保证关系的长期稳定……有这种特点的人适合做心理咨询师。结果你看,也有人做了,效果居然还不错。
 
可能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你想不想做?
 
我猜不光是心理咨询师这一个行业是这样。很多行业,人们都要在入门前评估一下自身条件,预测一下发展前景:个子矮的,可不可以打篮球?嘴笨的,适不适合做销售?性格内向,有没有条件跑记者?怕当众讲话,能不能当好老师?……
 
他们希望有人能替祖师爷给自己一个保证:做吧,能成!拿到这个保证,做起来才会心安。
 
但我的想法是,一个人真觉得自己做不成,就不会提这种问题。提了,说明无论如何还是想做。所以,问的方式不妨改变一下了:「我有这样的缺陷,但无论如何都想做,我可以怎么做?」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