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边界“入侵”
 
问:
 
这次疫情之前妈妈来到我家住,疫情爆发就一直在这住起来了。住在一起大家的日常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妈妈一直以来比较是那种没有边界感,无视他人感受或者说不太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比如说她用过厨房后我们再进去做饭,就会找不到刀了,或者菜板被她挪走了,要么就是我碗柜里的盘子被挪走了。家里面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常有这种“失踪”的情况,我非常不喜欢这种被“入侵”的感觉,还有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必须要问她的感觉是被控制,不被尊重。
 
我尝试解决问题,一是试过好好和她聊,告诉她这是我们生活在这里好多年的习惯了,突然之间东西都被她挪走了我们找不到很不舒服,何况还影响到了我老公,她没有改变,依然故我。
 
二是忍受她,反正她认为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就尽量不说,找不到了就问她,可是这样一来我又憋的够呛,实在是心理难受,这是我的生活我的地盘,为什么连个扫把在哪都得问她,这种不被尊重感压的我透不过气。
 
三是发脾气吵,告诉她这是我的家我习惯了的东西在哪,如果要挪走请事先告诉我一声,问一下再做,结果也没有用,她依然故我,想动就动。这个矛盾在于我不喜欢她不经过我就挪动东西,然后和她谈她她也是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我小题大做了,斤斤计较,鸡毛蒜皮。她的这个态度更加让我气愤,是一股不被尊重的感觉,我的感受被她无视的痛苦。
 
所以,我该怎么面对这个矛盾呢?
 
答:
 
有一些老人会用「入侵」的方式,表达他们多么渴望被关心。这时候一味地「堵」是没有用的,还会激发他们更大的焦虑。如果用更直接的方式满足她的需要,她就不会再用前面的方式表达了。
 
你可以在家里给妈妈准备一张爱心表格,每当她挪动一次家具的位置,你就帮她在表格上记一笔,代表她发出了一次「被关心」的渴望。你可以设定一个规则,累计3次,给她一个拥抱;累计5次,送她一个小礼物;累计10次,送她一件大礼物……
 
这只是一个例子,具体规则你们自行商定。
 
使用这个表格一周之后,请反馈这样做的效果。
 
一件小事
 
问:
 
李老师你好!这是一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如果没有人看着我,那该多快乐”。——我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特别想获得别人的赞赏,而我又特别想要自己不去在意。最明显的一个体现在于发朋友圈。每次发个动态,不管是分享音乐还是发点矫情文字,我内心总是渴望得到很多“赞”。但是另一个层面上我又特别鄙视我的这种想法,觉得我自己太虚荣、虚伪。所以矛盾的心理成就了扭曲的我。一段时间特别缄默不愿发朋友圈,一段时间活跃地天天发一两个;有时候发完动态就强迫自己不去看手机,却又要忍不住去偷看。我曾经觉得我这么希望得到赞是因为自卑、因为没有自我,可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自信了许多,在这一点上却始终没有改善。在日常生活中,我独来独往、些许叛逆,试图彰显自己的独立。可在朋友圈这点上,却一直让我看到自己厌恶的渴望得到别人赞赏的讨好行为。我真的特别希望自己能做到丝毫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与看法,活得自由自在,达到“那种但行好事,无问前程”的状态。谢谢李老师。
 
答:
 
你好!有些人就是比普通人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可以利用自己这个特点,做一个受欢迎的人。重点是,把你的「在意」落到具体行动上,做对别人有用的事,而不是纠结于好或坏的想法。
 
我的建议很简单:
 
接下来一周,坚持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小事。
 
不用拿出很多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吧。可以是很小的事,哪怕陪人聊一小会天也可以。但是,这件事必须要帮上某个人的忙。你可以发一条朋友圈,征集一下朋友们有哪些事需要帮忙?
 
做完这件事,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赞赏了。
 
坚持做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告诉我你有什么感想?感觉不错的话,坚持做下去也无妨。
 
反馈1
 
问:
 
您好李老师,我是一个高三学生,在学校就十足的精力去投入学习,这次疫情耽误了回学校的时间,在家什么都不想做。明明非常想考一个好的学校,怎么办呢?
 
答:
 
疫情对不同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有人因为在家学习有更大的灵活度,可以更好地安排时间。也有人是你这样,在家就什么都不想做。所以,有人会因为这次的疫情跟好学校失之交臂,相应地,空出来的位置,就会有「本来上不了这个学校」的人,因祸得福地补进去。
 
不过,因为有疫情的存在,两类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心理安慰。考上好学校的,可以说「我太幸运了,疫情反而成就了我」。没考上好学校的,可以说:「我的实力是可以上XX大学的,可惜因为疫情……」你看,总之都能给自己一个交代。
 
根据这一点,我有这样的干预建议:
 
从明天开始,每天晚上花3分钟,给自己一个小型的仪式。如果你白天的学习效率还不错,当晚的仪式主题就是:「我真棒。我战胜了疫情的影响,离好学校又近了一步。」你可以对着镜子说这句话,可以写下来,或者用别的什么办法庆祝。
 
如果那天学习效率不高,仪式主题就是:
 
「我真棒。但是因为疫情,让我离好学校更远了。」同样,把这句话说出来或者写下来。
 
不管怎样,你都会有一个好心情。坚持7天,请你在7天之后告诉我,你发生了哪些变化。
 
反馈:
 
执行的第一天,有了一些力量,假期第一次七点起床开始学习,整体下来比之前的日子学习时间多大概两个小时,但是学习时的状态没有达到巅峰,下午看书时也没有忍住去玩游戏。
 
所以今天 我给自己的庆祝是"我真棒 但因为疫情 我离好学校更加远了"。
 
题外话,本来和母亲商量好,我会比之前更加努力学习,她不干涉我的行为,她说行。
 
晚上看电子版的生物总结,她一看就又开始数落我玩手机也不听解释,两个人又吵了起来。
 
第二天学习大概和昨天一样,不同可能是比昨天要更主动一些,有着更强的动力去主动的坐在桌子前学习,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也不能老是否定自己吧。
 
所以今天 ,我为自己的庆祝是"我真棒。我战胜了疫情的影响,离好学校又近了一步。"
 
虽然今天看着这句话很不自信,我真的值得去上一所好学校吗?读出来还是会很开心
 
第三天的学习性质很低,像开始一样,只有晚上的几个小时有学习
 
所以今天 我给自己的庆祝是"我真棒 但因为疫情 我离好学校更加远了"。
 
第四天的学习应该是目前最不舒服的,因为有鼻炎又犯了的原因,一天都没有学习,没有看一下书,在房间睡了一整天。
 
所以今天 我给自己的庆祝是"我真棒 但因为疫情 我离好学校更加远了"。
 
第五天,打了一天游戏,没有看书。
 
今天晚上,我给自己的庆祝是"我真棒 但因为疫情 我离好学校更加远了"。
 
然后睡下了以后越想越气"就这样了?认了?"
 
晚上爬起来开始看书,大概从10点半看到了四点。
 
第六天因为熬夜,没起来床早上没有学习,下午开始学习,然后晚上失眠了,想着"睡不着那不要睡了,继续学呗"直到3点多
 
所以今天 ,我为自己的庆祝是"我真棒。我战胜了疫情的影响,离好学校又近了一步。"
 
第七天的学习,状态很好,基本接近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时间上还是从下午开始到凌晨,差不多习惯了这种模式。也成功克服了母亲逼我学习时我就会故意不想学习的麻烦。
 
所以今天 ,我为自己的庆祝是"我真棒。我战胜了疫情的影响,离好学校又近了一步。"
 
反馈2
 
问:
 
放假在家我一向总是懒得动,非常丧。刷刷手机,在家来回转悠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反正就是无所事事。既不想写作业(初会、计算机二级、四级考试复习),也不想干做饭炒菜一类的家务活。以前不管寒暑假、周末,似乎都是这么混过去的,上了大二的这个假期也是这样。被父母要求着干活也就烧个水拖个地,被妈妈批评我懒。虽然也不想这样,但似乎无力改变。
 
答:
 
我想邀请你做一个「什么都不做」的实验。这段时期,很多人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很憋闷,都要憋出问题了。可是这个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你也许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
 
这个实验是这样做的:请你在未来7天的时间,保持让自己什么都不做,不做家务,也不学习。观察自己情绪的变化。记录一下在哪些时刻你坚持不下去,后来是怎么坚持下去的(我个人尤其好奇的是,当父母批评你的时候,是会减少你不做事的动力呢,还是会让你更不想做事)。
 
请在7天之后反馈你观察到的结果。
 
反馈:
 
2月16日
 
大概是2月14日在向老师发了我的提问后,不良情绪得到一些缓解。2月15日我利用番茄钟学习,但会还没结束就摸手机。晚上先是和妹妹、妈妈“打架”,接着父亲批评我而我不服发生了争吵,然后我愤愤然本着证明自己的心态去学习。更晚之后玩手机才看到了我的问题竟然被老师翻牌子了,内心既激动又好奇。
 
2月16日我和妈妈去修由于“打架”弄坏的眼镜,回来后妈妈洗了所有外套,所以当她让我拖地,我就没有反抗去拖地了。可能是因为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平和,本着交换的原则,也可能有老师让做“什么都不做”的反馈反而有“想干”的心理。之后我干了一些父母要求干的活,但没有学习。
 
(胡乱思考了一点家庭成员交流的模式。)
 
对于老师好奇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有时候(父母态度不好、我正好不想干,就借此和父母对着干从而真不去干)会让我更不想做事;而有时候会减少我不做事的动力,比如我自己想干的意愿比较大时,或者一时冲动(例如昨晚的事)。
 
2月17日
 
今天我发现“什么都不做”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至少要在手机上上报疫情,因为父母会让我去做事而我无法反驳,而且反抗的成本比较大。所以我还是去干了父母要求的的活。
 
之前看到作业就想远离,现在没有那么反感了,但是还没有去学习的动力。
 
2月18日
 
今天我也干了父母要求干的活。我觉得一般父母不过分的要求都我可以接受,而且内心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其余大部分时间在刷手机,翻看了一个有意思的知乎大v的几乎所有回答。
 
2月19日
 
今天早上看到老师的邮件,吃饭时又思考这件事,才意识到“当父母批评你的时候,是会减少你不做事的动力呢,还是会让你更不想做事”的提问我对此两个回答都有,这说明无论“做与不做”都是我自己在做选择,都做出了最贴近我内心想法的选择,并切实行动“做与不做”,父母的态度只是增加了我“做或不做”的理由。
 
从这几天的记录我感觉其实我在逃避学业,或者在逃避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或者是反抗某些使我感到难受的规则或者是——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对于所谓‘主流’意识,不假思索、整齐划一划分生活的好与不好”。而我终于不想再忍受,于是以某一种方式或者理由把我的困惑向老师诉说了。
 
“我们逃避的,是藏在‘逃避’两个字之下,我们所不愿意真实面对的内心。”今天我又翻看了老师曾经的一篇文章。想起2月16日早上一想到要直视自己的内心我就既激动又惶恐。
 
我认为这7天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可以不去干我不想干的事,从而避免内心的折磨,去思考我内心的真正的想法。
 
2月20日
 
今天上午从城里回村去奶奶那拿馒头,下午刷手机,晚上学习1小时(昨天和同学做了个学习的约定,有了约定果然就比较有执行力)。
 
2月21日
 
上午主动帮妈妈拖地,她拖地时我挡着了路她让我走开,我就说“我干”,于是我就干了活。下午处理班级的事。晚上学习1小时(我觉得约定可以再细致一些)。
 
其实我并不能完全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朦胧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2月22日
 
今天上午去奶奶那,(本来明天可能回城市,结果没回,因为疫情开学可能推迟加上妹妹想和妈妈多待一段时间),傍晚回来,晚上住一个小区的表弟表妹来玩。
 
2月23日
 
今天早上我稍有不适,对于这个时期感冒我的内心还是很恐慌担心的,但是干了诸如洗衣服的家务活,就好些了。这使我彻底没有不屑于干家务的想法了。
 
有一些内容我写上了最后还是决定删去了,对于与自己对话还是有点恐惧。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