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实际的困惑
 
问:
 
李老师您好,之前看文章有感触,自己又有实际的困惑,纠结了好几次这次打扰一下老师。
 
我是一个大二的学工科的穷人家学生。
 
之所以加这么多定语,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困扰我的问题所在。我的经历感觉很复杂,从高考那一年的极度焦虑到上大学后的轻微抑郁(可能是吧),到现在缓过来好多。自己的想法很多,就导致自己也很难受。
 
 
原因是这样的:因为家里没钱,所以我想好好学习赚钱,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钱,为了以后的好日子。但由于学的是工科,自己不学到很厉害就无法赚到很多的钱。现在是大二快大三了,再不疯狂努力,就没啥以后的好日子了。这样想应该是有问题的,不过我感觉比之前的偏激好多了(之前偏激到不上清北就没有未来,自己没有几百万没有几千万就没有未来)。现在我知道该做什么,知道该怎么做,就是没欲望去做。那些目标和驱动力的确在驱动我,但好像又虚无缥缈一样,每天在家还想着去打游戏,无法专注。
 
一直待在家或学校感觉很糟糕,去旅游却又疯狂想回家回学校,哦对了说个不好意思的事,就是我明明不喜欢任何女生却又想谈恋爱,这两年了也没有喜欢过谁感觉自己好像不会喜欢别人了,这种想恋爱又不能恋爱的感觉也着实成为我生活中的障碍,就这样交织着复杂的感觉日子好像也就这么过去了。我现在深知时间宝贵却又在浪费时间。浪费了时间又有负罪感,我一直在尝试改变但好像效果有限。emm大概就是这样,谢谢李老师!
 
答:
 
这样说可能不太好,但我觉得你并没有说出「实际」的困惑。你的困惑都是存在于想象层面的,比如「将来赚不到很多的钱怎么办」。
 
赚钱的事发生在你毕业以后,就像谈恋爱只会发生在你有了喜欢的女生以后。就现在这个时间点来说,它们并非实际存在的困难。
 
我有点意外。我的印象是,穷人家孩子更容易提出实际问题,比如买不起电脑怎么办,下周实习但是没有职业装怎么办,甚至饭卡没钱了怎么办。可能你没有这些问题。那也可以像普通大学生一样,谈一些「XX科目很难,不知道怎么学」之类的困惑,这也很实际。实际的困惑虽然难,但它们是可以解决的。不实际,就连解决都谈不上。
 
实际的困惑存在于当下的生活中。请你每天观察一下自己,发现一条实际的困惑(假如实在没有就算了)。连续记录7天,再反馈出你的变化。
 
浮躁
 
问:
 
老师好。我感觉自己特别浮躁,静不下心来看书学习。每次读书的时候就想一下读完,得到书中的知识,读书过程中会不断看自己读了多少,就像特别着急完成一项任务一样,因为读得着急,经常一目十行,对书也是一知半解也沉浸不下去,然后感觉读书对我来说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同样类似的还有看电视剧,以前还能好好看,现在电视剧都是快进看。现在放假在家特别无聊连电视也不想看,一直在刷抖音。感觉自己整个人特别浮躁静不下心来干一件事情。做很多事情的时候特别急于求成,一口吃个胖子。最近疫情在家,这种情况好像有被放大,怎么能改变这个状态呢?
 
忘了补充一个,是看李老师的文章,或者是我觉得对自己有用的文章的时候,也是这个感觉,一看好长,就又想去读又不想去读。
 
答:
 
好的,我尽量回答简短一点。
 
1,请你计划一下每天要读的书,要看的电视剧,要学的其他东西(尽可能地多,没关系)。
 
2,请在一小时内,把计划的事一口气做完(一小时够了,电视剧看完开头就直接拉到结尾,或直接阅读剧情梗概,读书可参考量子速读)。
 
3,剩下的时间做别的事。
 
4,坚持7天,反馈效果。
 
往期反馈
 
问:
 
我的父母是遥远的存在,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的生活。甚至,我觉得我患上乳腺癌也跟与父母的关系紧密相关。父母在我一两岁时离异,母亲从未谋面,父亲也极少关爱。自小得奶奶呵护颇多,但她早已离世。
 
现在在自己身上发现跟父亲一样的强势、控制,想对儿子放手可就是放不下,对他的学业过度焦虑,如果他不按照我的计划完成每天的学习,我就要崩溃。这一点像极了我爸。为什么我最讨厌他的地方却又复制到我身上,这种代际传递太可怕了。
 
我也试图理解爸爸,从他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去想他的人格养成,但只能暂时消解我心中的怒火,我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接纳他。
 
不接纳就不接纳吧,我不强求。如同他不爱我一样,我也求不来。只是我担心会影响到我与儿子的关系。我觉得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会影响他一辈子的幸福和健康。像我得了癌症,我会把部分原因归于与父母的关系。母爱的缺失,父爱更是谈不上,似乎内心永远有一个巨大的空洞无法填补。
 
请老师指教,愿意按照您的指导来做并积极反馈。谢谢!
 
答:
 
有时候我们会用一些奇怪的方式思念父母,特别是童年时缺少父母之爱。对你来说,无论生病,还是对孩子发脾气,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遥远的父母。
 
这不是软弱,而是一种自然的代偿反应。但我建议你用更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思念。
 
请你准备一张纸,写上一句话:我想爸爸了。每次一对孩子发脾气,你就悄悄在这张纸上记一笔「正」字(可以请孩子提醒你:你又想姥爷了),记完了,跟你的思念一起呆几分钟。其他时候想起爸爸,也可以照此办理。
 
坚持一个星期,看看你对孩子的脾气有什么变化?
 
反馈: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回复我的问题。
 
一开始看到您对问题的分析,这种说法让我觉得匪夷所思。但我还是照做了:只要有“父亲不好”的念头冒出来,我就会转念问自己——“我又思念父亲了?”然后,对他的抱怨就不见了。
 
从收到您的邮件到现在,我一直没有对娃发过脾气。
 
最近从潜意识里涌出最多的,就是自己以前犯过的各种错,后悔自责非常之多。原来对父亲的各种指责,现在又转移到自己身上了。我想也许是问题渐渐靠近到“根源”上了:对自己的不满和悔恨。希望老师可以给我进一步的指导。
 
问:
 
李老师好!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的母亲。学校现在通过网络的形式复课了,但我观察孩子在网上学习的效率不高,三心二意,而且容易暴躁,一说他就不高兴,其实孩子对学习很重视,但这届高三受到的冲击太大了,离高考只有四个月,现在至少两个月没法好好复习,学习计划都打乱了,孩子也很受打击。请问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帮他调整心态。谢谢!
 
答:
 
您好!我想不只是这届,每届高三学生都会焦虑,容易暴躁。这一届的特殊性在于:他们的焦虑包含两部分,一是来自高考,二是来自疫情本身。疫情的焦虑是生死问题,比高考更可怕。
 
但这个事可以反向利用。我的建议是,请你们家长每天关注疫情变化,每天对孩子念叨疫情有多可怕(却只字不提高考),告诉他你们最担心的就是疫情,担心被感染怎么办,被隔离怎么办。
 
跟生死危机相比起来,考上什么大学就没「那么」重要了。特别是在全家都紧张的时候,孩子反而更愿意把关注点转移到高考方面,增加他在学习上的动力。因为学习是相对更可控的事,提高对它的关注反而会起到「减压」的效果。这是我的假设,你们可以尝试一个星期,看看效果怎么样。
 
期待你们的反馈!
 
反馈:
 
谢谢李老师提供的建议。很惭愧,尽管我跟先生都觉得您的思路值得一试,但我们这段时间还做不到完全不提高考,这是头等大事,我们不提孩子也会胡思乱想。不过,我们尽量按您的要求多跟孩子讨论疫情。其实在您给建议之前我们也会经常讨论这些,孩子的参与度一直都不积极。
 
但是这段时间最明显的变化,是我和先生的心态变好了。前几天看了李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说孩子的情绪问题首先要家长先安抚自己的心态。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也意识到,之前看到孩子的学习效率不高,也有家长自己的着急在里面。
 
(注:文章估计是这篇:《小神兽情绪不佳》)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现在平和了很多,放下对孩子的催促以后,日常沟通比以前顺畅了,也可能是孩子适应了网课的节奏,我感觉他这几天的学习状态比之前好不少。至于高考怎么样,现在不敢想。但一家人只要平平安安在一起,在这个特别的春天,现在也觉得很知足。偶尔在小区里一起散步,以后可能再没有这种假期长时间相处了。虽然没有完全按李老师的建议,但我们的状态比上次提问时好了很多。谢谢李老师!顺颂时祺!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