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往期干预1

原文:《改变都是有代价的丨反馈实验028》

改变的信念

问:

李老师,你好!看了老师您的一些文章有几个月了,越发对15岁的孩子学习生活不会引导,更没办法了。以前学习是催促,骂几句,威胁下,还有点效果。现在不打不骂不指责,还鼓励积极赋义试着理解她,但孩子更加肆无忌弹地玩手机,不做作业,经常说头痛生病不上学。我们在旁边尊重她,并告知我们的期待,但她无动于衷。

中考前两个月,每天玩手机到半夜,不和我们沟通,回到家书都不曾翻一页,成绩也是班级垫底。我的孩子什么时侯才能学会对自已负责啊?

我每天脸上表现无所谓,其实心里好难受。

 

答:

你看到的是孩子对自己不负责,但她本人也许另有看法。要了解她是怎么想的,你需要多和她沟通。光是不打不骂不指责,效果还不够,你要多跟孩子聊聊,问问她自己对未来怎么打算。

不过,请允许我指出,学会沟通是需要付出耐心和努力的。很多家长愿意付出这份努力,是因为他们有一份信念:「老方法已经没效果了,非改变不可」。而你缺乏这份信念感。当你尝试改变的时候,会听到头脑里有一个声音说:「干嘛那么费事?像以前那样威胁一下,不就好了吗!」受到这个声音影响,你会左右为难。

怎么办呢?你不如先听从它。

说不定它是对的。你无须学习新方法,只要传统的方法有效,你就继续用,直到用到它无效为止。无效的时候,你才有信念去钻研新的方法。

所以我的建议是,请你在接下来一周当中,继续用过去的方法,催促,骂几句,威胁,看看效果如何。假如效果还不错,你的问题就解决了,假如效果不如所愿,你就更坚定了要学习新方法的信心。——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比现在更有底气。

 

反馈:

对孩子继续用催,骂,威胁的办法,我是坚决不敢试了,我知道这些方法无效并且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抗和斗争,而且会使母女关系紧张。

通过老师的回复和几天思考让我明白,这是个要付出努力和耐心的过程,我也坚定要改变的信念。

接下来几天我就从孩子很小的地方去看她的一点点进步,例如她参加Cosplay活动,会自已分配角色联系朋友独立购买物资,会因为我买了她喜欢的奶茶对我表达感谢,有时会整理自已房间,最近没有那么爱发脾气了等等。多看到她的每天一点小小进步,我忽然惊喜的感觉到孩子是正常的,是能对自己负责的。

在此非常感谢老师的帮助。

 

往期干预2

原文:《改变都是有代价的丨反馈实验028》

摆脱父母

问:

我主要想解决的是和我妈的关系以及和我妈沟通的问题。

我和我妈一直都很难沟通,甚至从来没有办法在一个稍微平等平和的氛围中沟通。我妈妈是老师,所以她总是权威,她总是对的。我小时候如果提出了疑问或是反驳,她会说她是大人,小孩子不能这样跟大人比。等我大了,她会说她老了,你能不能不要这么不懂事?

所以我就只能妥协只能懂事,每个阶段都足够听话,按部就班考高中考大学考研究生。

似乎到现在也没能摆脱。

而且,她总是把我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都当做理所当然,视而不见,然后说别人孩子做得好,导致我现在虽然研究生,但是我打从心底特别特别自卑。因为学校不是她朋友孩子那样的985,因为没有找到她朋友孩子那样年薪几十万的工作,因为六级分数没有别人孩子考的高,因为没有去考其他的证书……尽管我不是这个专业。

大学时候,如果没有一点成就我甚至不敢和她打电话,因为我知道电话那头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厉害。万幸我也没有非常差。我很努力拿奖学金,但是她视而不见,参加过学校活动,她觉得很正常,经历几轮的面试通过了,她觉得应该的。

当我开开心心告诉她,我可以参加舞蹈比赛时,她第一句话不是表扬鼓励,而是质疑,你,为什么不是站在第一个?你跳舞为什么不争取最好?

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站上舞台的,我就那么不值得被表扬吗?从那以后,我觉得我好失败,再也没有分享的欲望。因为总是不够好。渐渐的,我可能再也不想说什么了。然后被批评,内向不爱说话,不会表达。

我很想要正常生活,正常沟通,而不是在她的威慑下。我想摆脱这个局面,却又担心被认为是不懂事,不能理解父母。我该怎么办?

 

答:

妈妈没有给你足够的鼓励,这一点对你影响很大。一方面很难受,一方面也有好处,就是你可以把很多问题归因到「妈妈不鼓励」上。比如:你觉得自己失败,你没有分享的欲望,你很自卑……都可以说是「因为没有妈妈的鼓励」。

但如果奇迹发生了,你妈妈对你失去了影响力,我就会有个担心,万一你的情况没有马上好转,同时又丧失了指责妈妈的立场(你照样会觉得自己失败,照样没有分享的欲望,照样自卑……),岂不是只能靠你自己承担这一切?

我不知道这会不会让你更难受。

所以,我想邀请你做一个实验。假设,接下来一周你给妈妈穿上了隐身衣,戴上消音器,也就是说,她说什么做什么,你都看不见了。这一周里她影响不了你,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想做什么做什么,不管她有没有鼓励,你都听不见,也不在乎。她对你一点影响力都没有。我们来看看,这是会让你感觉更好呢(因为获得了自由)?还是感觉更不好(因为失去了指责的对象)?

做完实验,你才知道怎样用更合理的方式摆脱她的影响。请在7天后告诉我实验的结果。

 

反馈:

很感谢李老师的回复,让我很感动,也让我觉得我好像还有救。

同时评论当中看到不少朋友跟我有一样的困惑。

说说这一周的感受,不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算不算得上是反馈。

一方面,像是得到了某个特许,这样的做法是被允许的,有点如释重负且可以偷懒,不用思考和处理情绪。于是和我妈没有那么多冲突,压力减少了,也少了一些负面情绪。

另一方面,突然发现我每天还是被影响,但不是被我妈 。

比如邻居远房亲戚 ,高考成绩刚刚出来,他们家孩子今年高考没过本科线是运气不好,实际上很聪明的。而我当年是完全因为走运才考上的,中考高考都只是运气好。好像自己又被全部否定了。

比如同学,学会了做一道菜就被爸妈表扬,而我是从小就会做,现在做也只被家里人认为是再正常不过,当然也没有赞许。说实话,我还是很羡慕的(虽然好像这样不对),心里有一点点不平衡。

这几天,我妈知道了我在准备一个考试,她依然说,她朋友孩子考过了,所以你也应该考过,没有理由考不过。彷佛没考过就是不孝不认真不努力不能被原谅。

这是第一次我没有理会她,只是跟我爸讲了这个考试并不容易,也不是没考过就整个人生没有价值,不能被原谅。压力转移了一部分,整个人也松弛了一些。

很奇妙的感觉,没有把她的话视为权威的一个好处是,好像没有那么唯唯诺诺与小心翼翼。反而得到了她的一点尊重,反而有了一点点话语权。做错了事改正就可以,而不是完全抬不起头,而不是完全不能沟通。

抱歉,写得有点混乱。这也是我最真实的感受了。

再次感谢李老师,也感谢评论区的小伙伴,希望大家都能解决问题。祝大家一切顺利。

 

新干预1

被迫和追求

问:

很喜欢看您的文章,感觉无厘头中又透着一丝可能性。实在忍不住说出我的困扰,请求帮助。

困扰是,无法心平静气地做家务(指整理,拖地,洗衣等等)。

先说说情况,我是位生活精致的人,喜欢干净整洁的家,偶尔还喜欢插花,品茗,赏曲。而这些都需要在干净,整洁,有氛围的空间里进行。

队友,巨不爱整理,巨不讲究,巨懒。唯一爱好就是愿意做美食和打游戏。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整理时,就会生出怨气,生烦恼心,增障碍,添无明。嘴里会絮叨,心里会烦恼,总觉得整理浪费我太多时间和心情。

去年尝试请家政,解决百分之七十的烦恼。因为有些细活还是得自己来。而今年疫情暂停了家政,我又恢复一做家务就心烦的状态。不记得在哪本书里看过说是一种心理的模式,心理学认为(不知道是否对)我在延续母亲的方式,从小看到母亲做家务的画面都是不美好的,都是咒骂的。于是习得这种方式。然后长大后做家务时就不知觉地切换成母亲模式。

李老师,我想尝试改变,让做家务时不这么堵心,该怎么办呢?

 

答:

对一般人来说,整理是为了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须付出的劳动(你小时候看到的母亲做家务,大概是这样),它们是被迫的劳务,容易让人烦恼。

但是对你来说,情况更复杂。除了维持生活所需之外,你又有一些个人的美学追求(会不会是从父亲那里来的?),想把事情做得更细,更精致。追求是属于个人爱好的层面,没有强迫性,本来是不会有怨言的,但你把两个部分的感受混到一起了。

我们试着把它们区别对待。

下周开始,70%的家务(本该由家政承担的那部分),你要和队友一起完成——除非他愿意自己一个人做。这属于你们家的公共摊派,他不能甩手不管。做得粗糙,不讲究,都没关系。达到一般家庭能过日子的水准,这部分任务就完成了。

完成之后,接下来你想把活做细,做精致,甚至有的地方要重来,这都与队友无关。是你的个人追求,你愿意投入多少精力,你自己定。

这样试行一个星期,看看两部分工作的情绪会不会不一样。请你一周后反馈给我:在做不同部分家务时,抱怨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

 

新干预2

谁来阻止我

问:

李老师,关注你很久了,看了你的很多案例,剖析的视角对我来说都大有启发,让我有了从别的角度思考一件事情,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但有一件事情,或者说一个行为、一个习惯,自始至终围绕着我,无法彻底戒断。

(是的,我用戒断这个词)

接下来说的事情,可能会影响食欲,我花了很大的勇气,才说得出口。

我总是不知不觉的,陷入暴饮暴食再催吐的怪圈中。

比如一顿正常的晚餐,因不注意稍微多吃了一点,就会自责,害怕自己吃多了会变胖。转而就有一个念头冒出来,说算了,反正都吃超了,待会再多吃一点,催吐吧。

于是,我就会在原本就吃多了的基础上,再吃很多别的东西,把胃撑得涨涨的,随后再去催吐。

每次催吐完,都会进入贤者模式,告诫自己,这是最后一次,继续这样下去我的胃就要坏了,可这些行为还是周而复始地发生着,挥散不去。

为了跳出这个怪圈,我尝试用很多外在的环境来改变这个陋习,比如谈恋爱。刚开始确实有效,但后来又开始慢慢地被拉回到那个怪圈中。

在这之间,我也尝试过自己跳出自己思维的局限性,以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事情发生时候的我,正在想什么。

这么思考的时候,确实能发现很多可以制止这一系列行为的关键点。比如在刚开始正常进食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吃那么多。又比如在不小心超标进食之后,可以接受自己的进食量,接受自己会变胖……

问题就是,跳开自身局限的视角是能发现问题,可当我置身事内时,却怎么也跳不过这个怪圈。

我很痛苦,但却好像什么都改变不了。

 

答:

你已经想了很多办法阻止自己了,如果都没有用,那恐怕就是没办法了。但还好可以寄希望于别人。我不知道你现在生活中可不可以找到一个人,每天跟你一起吃饭。拜托TA承担一个任务:

请TA替你决定,这顿饭吃多少合适。

TA决定之后,把安排给你的食物拨到你的盘子里,任务就完成了。而你的任务是必须把这盘东西吃光。你可能吃不饱,也可能超标,那么吃完这顿会不会再加餐或者催吐,都由你自己来决定——毕竟人家也有自己的事,不可能一直盯着你。

你吐或者没吐,第二天都告诉TA。

TA再调整当天给你的食量,增加或是减少。你要做的就是把给你的食物吃完,就好。

一般来说,TA作为旁观者,会更容易找到你的进食量和催吐之间的联系。开始可能要碰运气,很快就会找到规律。请你找到这样的人,试一周,看TA会不会比你更快找到减少催吐的办法。

关于提问,请先参考:《我不同意你的问题》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