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往期干预

原文:《请无视我的意志丨反馈实验036

一出戏

问:

我是今年应届毕业生,正在准备秋招。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租房。

我很抵触这样的想法:“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应该为了一个阶段性目标去奋斗,比如求职,这才是正事,别的都是闲工夫,浪费时间”。我认为生活目标主次安排清晰是应该的,但也不能把个人价值的衡量全压在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上,这种想法让我感到窒息,仿佛又回到了高三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的做题生涯。

另一方面,即使认知上在抗拒这样的想法,我实际生活的精神状态却一直充满负罪感。比如睡多了,吃饭时间久了,都会让我很焦虑,更别提看个电影玩个游戏这样的娱乐,我对自己在浪费时间这一点深信不疑。只有晚上的睡眠时间对我来说像是恩典,占用自己睡眠来放松娱乐没有罪恶感,所以我常常熬夜看小说刷新闻追剧写这篇树洞,甚至熬夜装扮自己的卧室——这些活动在太阳升起来之后是不被自己允许存在的。

今天晚上问母亲“之前买的墙布小样放在哪里,出租屋太空荡我想拿过去顺手盖一下桌子”,她回答:“把兴趣放在这种事情上干嘛,不好好办正事”。我把这句话视为我除了求职,其他行为都是没价值的。我不愿意这样想,我想努力摆脱除了所谓正事别的都是浪费时间这样的想法,但是亲人这样说,我就感到很难过和无力。

我不怀疑父母爱我的心,也不怀疑在他们心里有价值的是我这个人本身,但这句可能只是无意识的否定让我没法平静,委屈难过哭着控诉了很久。

想获得的帮助,一是关于如何不紧绷地生活,不仅意识到不需要全部精力分给所谓正事,更能心平气和不自责地好好过日子,享受放松的时刻;二是如何对父母的言语不再那么敏感,因为他们向我表达过,说一句话让我十分难过后他们的自责。

我不妄想改变别人的想法,只想自己不要那么委屈,不要反应过于激动,和家人相处平和些。

 

答:

你虽然搬出去住了,心还留在父母身边。这也难免,可能你在离家之前,还有一肚子的委屈要跟父母清算。不算清楚,就没法真的放下他们。

你可以在接下来一周当中,大大方方这么做,每天都花点心思,吸引你的父母进入这出戏(我猜你有很多种办法启动他们),然后借题发挥。

争取把欠下的每滴眼泪都还给他们。

不知道每天一小时够不够。我建议你从一小时开始,当做每天和父母入戏的时间预算。假如哪一天你没能成功地吸引他们的火力,你就只能在心里自己扮演他们的角色,自己否定自己(然后反抗回来)。这样自我纠结的时间,也要一个小时。

请把它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练习,一周后告诉我有没有帮助。再考虑延长或缩短相应的时间。

 

反馈:

看到回信后,先是愣了一下,原本我想不起冲突,怎么还要让我主动惹事儿;

随后想了想,竟然有点跃跃欲试,但不知从何处入手。

感谢文章里评论问答的一些灵感和提示,我找到了前期反馈的关键词“理应”,后面随之引发了很多感想与实践。

既然李老师对于回信反馈实验起名字是一出戏,那我就采取多幕剧的形式来书写反馈啦。

 

 

第一幕 争取自由 反抗“理应”

 

Day 1争取餐桌微信自由 反抗手机禁令

时间:晚饭点;地点:餐桌;是否有脚本:是;

事件:刻意吃饭时回微信

事件结果:

  • 如愿摸到了以往在餐桌上决不能出现的手机长达五分钟,在刻意引导下,被念叨不守规矩不照顾身体以及对念叨进行反驳长达一小时。

演员心路历程:

  • 因为反应是可以预料到的,我全程都很平静,发现原来不用激烈的方式,也可以去表达自己所谓的“不正当”要求,而这样的要求提出之后,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冲突,心里对于规则的紧绷感轻了很多。

  • 同时觉得,因为一起用餐涉及到家人,我可以选择去照顾他人感受不看手机,而不不是不得不、被要求、只能这样做。不涉及他人的情况下,规则还存在吗?自己一个人吃饭久一点,看了看手机,好像无需自责啊。

 

 

Day 2争取睡袍保暖自由 反抗睡裤大法

时间:清晨;地点:卧室;是否有脚本:无;

事件:降温,寻找睡袍,拒绝家人强塞睡裤

其间,叽里咕噜一番争执十分钟,我方过程中情绪比较平稳,极力论述睡袍良好的保暖性能。

事件结果:

  • 丢弃道具睡裤*1,获得道具睡袍*1,获得评价卡牌:“你这孩子不听话,真是少有,难搞哟”

演员心路历程:

  • 收到语言评价后开始难过,并拒绝继续沟通。这时候才想起来刚好可以做反馈任务,但是刚刚那点争执不太够,为了凑时长,分析一番难过,如数告知家人。

  • 一是觉得我只是想完成一件与他人无关的小事而已,也要那么辛苦去理论一番,这让我觉得自己寸步难行,耗费很多能量,有无力感;二是因为最后的评价直接上升到了对我这个人,明明只是穿衣选择不同,没有满足家人关心的期待,想象中的“应该”而已,觉得委屈。

 

 

第二幕 不分敌我 放弃反抗

(长时间沟通中)

我方独白:

  • 写树洞时候,很多情绪混杂在一起,只能感到难过受伤不可自拔,希望自己可以对这些外界刺激不起任何情绪波澜,而现在认为,这种情境下的情绪都是正常的。

  • 同时也能清晰看到自己的需求和目的,虽然仍然耗费着精力去反抗对方原本好意的关心、只站在个人视角不尊重他人选择的固执、以及最后一搏,上升人身攻击的手段。

  • 看到这样的纠缠后,我期待自己目的明确,不纠缠。不知道算不算违背任务,我今后不想去反抗错误方式的爱意了,心领好意,放弃纠缠,直奔自己的需求而去。

敌方独白:

  • (自责愧疚)“对不起,真的是想关心孩子帮助孩子,没想到最后倒起了反作用,你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 (无助懊恼)“当父母的有时候是真的不知道怎样关心孩子,现在更年期脾气不好,多多包容”;(回首往事)“我们小时候父母更过分,当街打骂”“小时候没有了父亲,一人扛起家,对他人有着特别强烈的责任感”。

会议结果:没有委屈 不需授权

  • 我依然对相处模式的改善不报以期望,毕竟他们那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无奈又心疼。我能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也在理解着家人,觉得心里的裂缝被一点点填满,有一种踏踏实实的安全感,需要宣泄的委屈都不见了,好像也反抗不起来了。

  • 我在讲反抗的艰难委屈时候,家人说“你做什么事其实不需要征得我们同意”,刚听到我觉得很生气,生活中我做什么你们都有不同的看法还想让我照做,现在说起来怎么这样轻松。随后突然觉得有道理,我不断的反驳不就是想去说服,想通过说服他人获得自己生活的主导权,可我本身就有这样的权力,不需要从任何其他人那里获得授权。 

有了一些想法,并决定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练习:

  1. 明确自己的需求,可以听建议,但不纠缠他人的阻挠,与他人无关的决定,不试图进行说服。

  2. 建立自己的规则,是想要,而不是不得不。如果对自己的某些做法下意识指责,先问一问“事实上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后果我可以承担吗?有没有补救方法?在此期间我有享受什么好处吗?”

 

 

第三幕 本有自由 练习规则

 

Day 3 任务时间分配不均衡,面对自我指责

地点:独居工作室;时间:白天;是否脚本:否;

事件:因个人兴趣倾斜,精力时间分配不均衡,拖累了正事项目的进度

  • 开始自责:我怎么工作起来这么不靠谱,该做的正事才做了那么一点,不着急的倒是写了那么多

  • 想起自己的规则:“事实上项目也不是没有推动,开局梳理资源和方向都做好了,之后几天多投入就好,没有严重后果,而且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整理另一个兴趣方向文件时情感体验上收获很多。”

事件结果:

  • 没有过多的将精力花在反抗指责上,而是情绪很快过去了,没那么大不了。

 

 

Day 4 反抗模式大反弹 相互责备 及时刹车

地点:独居工作室;时间:晚上,线上笔试之前;是否脚本:否;

事件:来探望的家人得知线上笔试有监控,提出整理房间建议十余遍,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同时我的压力大紧张,努力解释摄像头面向墙壁,时间不多更需要登录系统进行环境测试,无果,陷入原先的说服困境,委屈难过大爆发。考后回家尝试表达情绪,随后演化为对家人唠叨乱给建议的指责,因而造成了家人更为激烈指责的反驳,双方都又难过又自责。

我意识到自己在指责后就停止了,听到对方情绪化的个人攻击虽有难过但不生气,因为知道自己采取了不当的沟通模式,这样的后果是应当承受的。双方能够将情绪表达出来挺好的,虽然是如此激烈的形式,原先求助是想不起冲突,现在我觉得距离近了,方式不当,产生摩擦也可以接受,我可以做到不进一步纠缠陷进去。何况想一想自己的规则,我享受了与家人关系近距离的各种好处,就必须面对承担可能产生的冲突。

 

 

Day5、6、7 战后重建与发展,表达情绪,获得安慰,诉说爱意

针对第四天晚上的争吵,我承认自己指责的不当,理解对方被指责的委屈,表达被指责的委屈,尝试给出缓冲解决办法,并且承担争吵的后果,采取做好吃的送卡片等补救方式,尽力改善家庭氛围。最终家人情绪变好,收回自己说了过分的话,还说我比他们处理情绪都成熟了,以后尽可能不说让人伤心的气话,父母会一直爱孩子别怀疑。

随后的几天,又遇到了因为睡眠时间对自己的指责、身体原因用药副作用的焦躁、家人对于自己职业规划的叨叨等等导火索,也许是我的两则不反抗规则起了作用,也许是家人变得会关心人,总之小风波都一笑带过。

 

结语

我的反抗实验,在沟通后第三天就被自己心甘情愿变成了不反抗实验,嘿嘿嘿,跑题小能手。

因为前两天反抗的沟通,心理上委屈都没有了,道理上明白纠缠无谓了,当时本以为懂了就大彻大悟了,然而建立不反抗规则后实践了几天,经历过反复,体验过起效,才知道其实也没算跑题,这个课题是我无法躲避的,无法立地成佛,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控好小风波,不消耗自己的能量。

感谢李老师给的建议,像是给了原地打转的陀螺一个明确的方向力。经过了一周,虽然那只陀螺不知道有没有去这个力所期待的方向轨道上,但它的确是脱离了原先的惯性,看到了新路,有了新收获。

 

新干预

跟焦虑闹掰

问:

开门见山的说,我跟自己的焦虑闹掰了。

我一直都很焦虑,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年来也起起落落。咨询做过,应对方法也学了不少,冥想,呼吸法,运动等等。但只有暂时的缓解,没见到长期的改变。

我现在已经不愿意做任何应对了,因为越来越像填补无底洞。如果不会好转,做了很多练习,焦虑依旧容易触发又难以平息,那投入时间精力又有什么意义?

但如果任凭其发展,我就会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入睡,生活又会艰难很多。

您看,焦虑就像个闹掰的小孩,不理谁人,还在背后捣乱。您觉得我还应该努力坚持应对吗?

我该怎么做?

 

答:

你以为你刚跟焦虑闹掰吗?不是的,按你所说,你已经致力于「对付」它很多年了。那么这些年里你和它一直都是敌对的关系。反倒是最近,你打算躺平了放弃抵抗,有点要和解的意思。

你说焦虑有点像一个闹掰的小孩,我倒觉得它像一个不识趣的坏朋友。你早开始拒绝它了,拳打脚踢,想和它保持距离。然而不管把它赶跑多少次,它总有办法贴到你身上来,死缠烂打。

如果你不打算再反抗了,不妨趁机做个实验。请你在未来的一个星期里,任凭焦虑发展,无论它对你做什么,你都由得它,看看这家伙究竟在对你打什么鬼主意。就好像我们问焦虑:「你打算对ta做什么呀?」来听听焦虑会怎么回答呢。

它很可能会说:「我打算毁掉ta的一生!」但是太模糊了,再具体一点问:「你打算怎么毁呢?展示一下你的计划。」焦虑也可能说:「我只是捉弄ta一下,别紧张。」甚至可能说:「我其实是用我的方式帮助ta。」说不清,这小孩太顽劣了,必须近距离观察,才能看清它想玩什么游戏。

请你观察七天,每天记录答案。七天后再做决定,看看是放弃抵抗好,还是跟它战斗到底。

关于提问,请先参考:《我不同意你的问题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