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往期干预
 
 
牺牲
 
问:
 
松蔚老师,你好。
 
今天想请您帮忙解决一个困扰我的严重问题。
 
自2020年1月27日,新冠疫情爆发,为适应疫情防控需要,我的工作模式发生很大变化,从原来正常上下班变为在单位封闭一个月,回家休息半个月。最长的一次在单位封闭两个月回家休息半个月。
 
值班模式变化不是问题,问题是我发现自从这种模式以来,我就特别想吃东西,爱吃东西。特别是甜的东西,面包,点心,沙琪玛等。没有的时候还想吃,有的时候就一定得吃。有时我自己都感觉吃得太多了,睡觉都觉得撑得胃难受,可还是想吃。自己也努力过,也试着和自己谈谈心,少吃点,但是效果不明显,还是想吃。
 
一年多时间了,虽然还没有失控,体重没有大幅度增长,但我想让自己接受这件事。第一接受疫情变化带来的影响,第二吃的情况有所改变。
 
请松蔚老师帮忙!
 
答:
 
你好,疫情防控的无名英雄!虽然不确定你具体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先向你的付出致敬!
 
过量进食(尤其是甜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方式,是你为防疫工作默默的牺牲。进食的冲动有多强,代表着你承担的压力有多大:不只是工作节奏的变化,还有疫情遥遥无期的不确定,时刻不能松懈的紧张,孤独、疲倦、对未来的迷茫……这些隐性压力要有排遣的渠道,对你来说就是吃东西。
 
辛苦了,这是你替大家承担的痛苦。
 
我帮不上忙,现阶段的办法只能是等。等防疫工作告一段落,这种压力自然也会解除。除此之外,倒有个简单的建议,不确定会不会对你有用:
 
每天照常吃。想吃多少吃多少,但吃的同时要做个记录。吃的东西分两类:一是你正常的生理需求,二是你因为防疫工作犒劳自己,允许自己多吃的部分。两个部分要分开记,特别是第二部分:每天相比平时「多吃」的部分是哪些,量有多大?不需要你控制。想吃就吃,吃完做个记录就好。
 
你记下来的,就是你为防疫做出的额外牺牲。——用这样的方式记一周,告诉我感想如何。
 
反馈:
 
收到松蔚老师的回复,是3月7日晚上。第一反应是兴奋,呀,松蔚老师回信啦!后面的反应持续的时间较长,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当看到松蔚老师说“过量进食(尤其是甜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方式,是你为防疫工作默默的牺牲。进食的冲动有多强,代表着你承担的压力有多大”这句话时,泪奔。流泪也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流,很长时间,以至于第二天写反馈、做记录时还总是抑制不住流泪的冲动。
 
但是这句话的力量不止是让我流泪,更重要的是让我对过量进食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和理由。过量进食是因为我压力山大,需要释放,而不是因为其他的,没有必要纠结和对抗。
 
松蔚老师的这句话让我看见了自己的需求。直到松蔚老师回复前,我虽然苦闷、焦虑,但一直和自己纠结,较劲,从来没有想到心疼一下自己,犒劳一下自己,我是不是撒(傻)!
 
另外一点,在回复中松蔚老师对我本人表示了理解、肯定,当然,这也是对疫情防控中我的同行的理解和肯定。有人看见,心里似乎少了一些委屈,也觉得付出是值得的,如此辛苦也是暂时的,心里顺畅了很多。
 
在松蔚老师指导下也有记录,进食情况有好转,趋于正常。
 
但两周的封闭工作马上又开始了,如果有变化,两周之后再反馈。感谢松蔚老师!
 
新干预
 
西西弗斯的简历
 
问:
 
李老师,您好!我差不多五六年的抑郁焦虑症好了,但是却无法重新走进职场。
 
之前有抑郁焦虑症,现在好了,生活变得比较健康,脑子里自责的声音偶尔还会有,但也知道如何调整了。之前因为生病已经离开职场一两年了,现在病好了我却非常恐惧回到职场。
 
可能我的抑郁焦虑和之前的工作也有点关系,之前做销售,我是个内向的人,时常觉得在工作中格格不入,不喜欢这份工作,每天行尸走肉,觉得工作没什么意义,后来辞职休养至今。
 
现在心里似乎还是想赶紧找工作的,但行动上却一直拖延,总会找各种事情做,比如:看完这本书就做简历,但看完了又决定看完这季综艺,看完综艺又决定看完这部电视剧再找……我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优先顺序排在找工作之前。
 
我也知道自己在逃避,只要一想起之前的高压工作环境,我就害怕,也担心自己会因为回到那个环境而再度复发,但是转行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感觉自己的人生就被卡在这里了。如果自己家境好,我可能也就无所谓了,大不了啃老,但我家境并不好,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自己三十却不立……
 
或许我确实可以通过CBT的方法让自己不那么焦虑抑郁,纠正我的一些不健康的认知,但是如果我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是解决了情绪问题,会不会到了某个临界点又复发呢?
 
答:
 
你好,首先恭喜你的康复!
 
虽然你的病好了,但在进入工作之前,你还需要增加一些对自我效能感。如果你真的开始做找工作的准备,效能感就会增加。不过有个麻烦,当你开始做这些准备时,你又会被「回到工作」的前景吓倒。那个恐惧会打消你做事的动力。
 
于是,这第一步就迟迟迈不出去。
 
怎么样才能迈出第一步呢?办法很简单,只要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就好:你要一边积累做事情的效能感,一边不让自己真的「找到工作」。
 
具体来说,就是这周我给你的任务:
 
请你每天花一点时间做简历(这会增加你的效能感),每天半小时上下就可以,不要超过一小时。无论做成什么样,完成后立刻把它删掉(这样你就不会真的找到工作)。每天重复一遍这个任务。一个星期后,反馈一下这个过程中的体验。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