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新闻:
一是肖战粉丝应援新专辑,有个别粉丝利用教师身份,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喊口号应援。这个事影响很坏,基本把肖战所剩无几的路人缘败光了。
(都是小孩子,不放图了)
二是有网友质疑Papi酱作为「独立女性」却让孩子随父姓,排队辱骂,称其「走上了驴的道路」。这些人打着女权旗号,却为其他女性发明了「婚驴」这样的蔑称,也着实给女权招了一波黑。
两件事的共同点在于:这是一些小群体在努力发声,进入了公共的视野。他们原本可能想放大这个声音的影响力(传递对偶像的支持,传播某一种婚恋观)。然而发声的效果,却与初衷背道而驰。假如一早就知道「这声音会带来这样的后果」,他们至少可以把讨论放在更私密的地方。
合理的推论是:有些人是真的不知道。
我没兴趣讨论他们的观点。但这种沟通让我有一种自察——我们都有可能成为这种「自认为正确,在别人眼中却不可理喻」的人,而不自知。
不会吗?
要知道,这些人不是故意招黑,他们很可能以为自己这样做是可爱或者直爽,然而踩了雷。
仔细想想,也有点匪夷所思:利用教师身份组织学生应援,会有人(并且是老师)不知道这样做的观感有多差?一个女人因为自己的家庭选择被人骂成驴,骂的人不知道会引起众怒?就算圈子小,难道他们从不接触外界?总有放下键盘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吧,难道没听到过别人反对的声音?
只能说明一件事: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失去了从「其他人」身上吸取反馈的能力。那些来自外界的声音,被他们以某种自洽的方式屏蔽了。
你追随自己的真理,受到别人的反对。最简单的屏蔽方式就是:「反对我的人都是不正确的」,理所当然地,他们的声音就是胡言乱语。
一个年轻人追星,父母对此不以为然。这个人可以认为:父母都是老古董,脑子锈掉了。
这就产生了屏蔽效果。这一来,父母再怎么唠叨都不会对他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他也无法从父母那里接收到有效信息。他可能也用同样的方式,一股脑地拒绝了来自同学、同事,以及其他人的信息。哪怕有人——只是假设,不代表是事实——有人好心提醒他:「你怎么应援爱豆都可以,但让班上的孩子一起做就过分了」,他听到也只会想:「这种愚蠢的人,他的判断当然不值得听。」
另一方面,自己的意见在小圈子里又被不断地交互点赞。支持的声音让他越发深信不疑。
于是他们自信满满地踏出一步,踩了雷。
所以,我把两个新闻都看成是「文化输出」失败的案例。他们把小圈子的默契当共识,用圈内人叫好的方式向圈外人发声,导致了这种落差。
问题出在哪里呢?
他们不接受外人的观点(他们跟我不同),从而也不接受外人对他们的观感(他们看我讨厌)。陷入到这种境地,一个人就很难自察了。你我这样的人,平时再怎么觉得自己很清醒,但如果只跟「看我不讨厌」的,也就是同一圈子的人对话,信息自证,久而久之,恐怕也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切。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变成一意孤行?
我甚至有点怀疑,那些人踩到雷之后,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有反思吗?还是更坚定原来的想法?比如,世界果然恶意满满,众人皆醉他独醒。
所以,重点是怎么摄取不一样的信息。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想:「你管那些人怎么想呢,他们的脑子有问题。」这样想,你就在使用与他们相似的策略。这会让我们也屏蔽一些信息。假如不想犯他们同样的错误,就不能像他们那样根据自己的喜好,屏蔽所有听不入耳的声音。所以,哪怕不以为然,你要接受这些人会这样想。
接受他们什么想法呢?
难道Papi酱需要接受网友对冠姓权的建议吗?或者接受那些恶意的评论?——当然不是。
但要了解有些人是这样想的,有人对「偶像」抱有如此巨大的期待和恶意。了解这个世界上存在这样的人,抱着这样的想法而活。就够了。
再多想一步,了解有什么好处?我不认同他们的想法,我只想让自己更好地生活。那么我在意的是,跟我不同的人会不会对我的生活有影响?
假如我的生活不需要跟这些人打交道,那最简单,不妨把他们置之脑后。生活中,生意上,只要能避开这些人,他们的嬉笑怒骂就与我无关。就当他们不存在,或者脑子有问题也不妨。跟我不产生接触,他们怎么想我当然不必理会。
但如果要跟他们产生关系呢?
那就要弄明白:哪些话他们不爱听。
对了,这是每个人必须摄取的信息:「这个想法,有人不爱听」。无关乎正确错误,我要知道有一些雷区。对方对某些话题会敏感,从而带来一系列反应。既然要和他打交道,你可以保留不同意见,可以不理解,但不能当他的喜好不存在。
他们会有喜好,并且以各种方式对你产生作用,影响你的利益。他是你的同事,你的领导,你的学生,你的客户,或者是一个有潜在权利投诉你的观察者。你们的分歧——轻则是不同的喜好,重则是信仰或价值观——会经由这些关系影响到你的生活。你想和他做生意,想卖东西给他,从他身上获得好处,或者最轻度地,希望他与你相安无事,他不交易但也不破坏你和别人的交易。那么你就要了解他,搞清楚跟他相处的规律:交往到什么分寸;你可以为他做什么,他为你做什么;哪些话不要说,哪些事不能做。你要心里有数。
把做这些判断的过程和价值判断分开:它不涉及谁对,谁不对,因为不存在统一的对错。说得极端一点,其他人都在指鹿为马的时候,我哪怕说鹿就是鹿,也会让有的人难堪。我当然可以坚持我没说错,但也要认清「别人不爱听」的事实。
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只要还跟他打交道。
我想,在观念多元化的时代,这大概要成为一个基本的人际原则。遇到跟我想法不一样的人,不用判断「谁对」,但要判断「要不要跟他打交道」。——不打交道,怎么做都可以,吵起来甚至打一架也没关系。但如果打交道,就要想清楚:哪些话不要说,或者要谨慎地,用别人接受的方式说。不是因为这些话对或错,只是因为它会带来后果。
这原则适用于每个人,我想,也适用于饭圈或者其他群体。如果打定主意,一辈子在圈子里自给自足,我当然可以坚持自己认为的「正确」,在圈子内部互相点赞。我不需要在意外人的观感(或者说,他们看我是神经病,我也没有损失)。
「反正都是他们的错。」
不同意我的人都有错,我可以这样想,我怎么建构这件事是我的自由。但我不得不接受他们是独立的「人」。作为人,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就不会因我认为的对错而转移。都看成别人的错,可以,但我身边的朋友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少?
时刻自省「有些话别人可能不爱听」,我想,这就可以避免陷入小圈子的信息屏蔽了。
延伸而来的两个问题:
1,这是在讨好吗?有些话我知道别人不爱听,但不吐不快,行不行?——当然行,说明你已经考虑了后果。你确实没必要讨好所有人。
2,遇到分歧,藏着不说是一种消极的办法,是不是可以更积极地说出来,让别人认同我的观点?——可以,但争取认同是一个更复杂的话题,有机会再谈吧。不过,哪怕为了争取认同,你也要更清楚地认识到:「有些话别人可能不爱听」。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