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往期干预
 
 
放手的实验
 
问:
 
李老师好!我小孩今年读一年级。从开学到第一次月考,我都在忙自己的事情,除了照顾孩子的吃穿之类的,其余时间都花在自己身上了。
 
孩子第一次语文考85,数学78。
 
老师在试卷上备注家长要辅导。
 
那个成绩其实我也能接受。毕竟是凭她实力考的,我是缺席的。但由于老师说家长要辅导,再加上孩子成绩确实一般,我的内心有很多自责、内疚,感觉她成绩一般都是因为我的缺席造成的。
 
于是从那之后,我忙完自己的事情,就会对她多加辅导,可是我的辅导并没有使她加分,反而降分了,语文还考不及格了,中间还出现了厌学。
 
对于她的这种状况,我有些焦虑。我很不想管她成绩,但是,我真的很担心她再次考不及格。虽然,我嘴里跟她说没关系,但心理却很在意。有时辅导作业时,一题讲了好多遍仍不懂,又或者今天懂,明天又会错的现象,就会让我觉得快崩溃了。
 
我也意识到自己跨界了,替她承担了责任。但我真的很担心她越考越差呀。想放下,可是又放不下怎么办?有没啥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
 
你从前不管她的成绩,后来管了,但越管效果越差。这时候你在想:是否还是放手比较好?
 
放手,貌似是回到从前,但是意义不一样。之前是你不为孩子的成绩负责,她的成绩是好是坏都没有你参与。现在你承担了教育责任,同时选择了放手,说明你判断过这种方式(更大概率地)有助于孩子学习。你就要为这个判断承担责任。
 
这个判断真的靠谱吗?不知道,只能试。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各自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我建议你用一种做实验的心态,跟孩子商定:我们不确定怎样的方法更适合你,先试试,语文交给父母辅导,数学你自己弄。一段时间后看成绩变化,就知道怎样更适合你。如果语文成绩提高得多(或者下降得少…),说明辅导是有效的,以后就把数学也交给父母。反过来,如果语文没有起色,反倒是你自己负责的数学有提高,父母就可以坦然放手。
 
这样尝试一个星期,看看有什么变化。
 
反馈:
 
当我收到李老师提的建议时,第一感觉特别意外,第二感觉觉得又在意料之中。
 
意外是因为我觉得很多咨询师应该会建议我,谁的事谁负责。学习是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负责。我负责陪伴和提供支持就好了。
 
意料之中是因为李老师不提点意外的建议才是真正的意外。
 
回归主题,这周的反馈:
 
在我未收到建议的时候,我内心已经有答案了,我觉得孩子的事就应该由孩子负责。
 
如果我干涉太多,会失去孩子的主动学习动机,降低孩子对问题探索的热情,还有责任转移,使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我。我的付出将没有任何价值,还会起到反作用,这段时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
 
同时,我也对自己进行觉察和反思。当我不能接纳她成绩时,其实也是不能接纳自己不够好的一面,从而投射在她身上了,然后,一直对她指责、评判,使她也体验到自己真的挺笨的。感觉怎么努力也无法考好成绩。然后出现了厌学情绪。
 
当我看到孩子有厌学情绪,我急了。
 
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入的觉察和反思。比起孩子的成绩,我更在乎孩子这个人。当我能接纳自己时,也就能接纳她的成绩。当我能接纳她成绩的时候,我也就能够看见她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这时候我会发现她也有很多优点。
 
之后我发现她的脑子比平常更灵活,很多以前不懂得做的题目,慢慢变得会做了,现在我只要帮她念一下题目,她便可以独立去完成作业。
 
虽然我没有按照李老师的一个建议去做,但我却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1. 孩子的作业,孩子自己负责,父母只需要提供陪伴和支持就可以了。
 
2. 当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以实验哪个方法去尝试一下,这样总比一直放在脑子想更好。
 
新干预
 
几乎不可变
 
问:
 
我最近很焦虑,最近2个月胖了快10斤。而且马上要25岁了,我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没有任何沟通。我怀着维持正常社交生活的愿望和对转行的恐惧,继续做着一直不感兴趣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从哪里开始,对情感生活也没什么希望。
 
我有看一些心理学的文章,书,包括认知疗法,我发现十大认知扭曲我都有,我看到伯恩斯说的"人的价值不由他的成就决定"、岸见一郎的"别人做什么都与我无关",我觉得很对。但每当我没有达成我今天的目标时,我捕捉到了别人的一个差脸色时,我总觉得是我不好。
 
我有为转行做一些准备。我从小就觉得我喜欢艺术,大学后发现对设计感兴趣,对一些设计师和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理念影响了一些人感到着迷。但当我开始学设计,我老是想到要熬夜要加班要听甲方改方案改20遍等等现状,想到我很可能成不了影响别人的那个人,我怕枯燥单调,无法坚持,我每次都是开始学习了一段时间又放下。
 
每天都过得很挣扎,感觉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也没走在成为我想要成为的人的路上。
 
我从小就被诊断出有抑郁症,一直断断续续地咨询同一个心理医生,也没法和他建立起关系,老是怀疑他不是真的想帮助我,为什么要帮助我这种人,这样治疗到底有没有用,然后就放弃,再开始,再放弃……10年过去了,中途有好转的时期,每次好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直到这两年,几乎没有好转的时候,感觉像是放弃挣扎了。
 
正常的时候,我会发现我有一些爱好,也有一些朋友,同事和身边的人,对我的评价大多都还不错,说我风格独特有自己的想法追求聪明之类的,但我始终觉得我没有价值,没有成就,没有能力,天天虚度时光不做事情,就应该活下去,但我也没有勇气去死。
 
我讨厌生活中的琐事,讨厌工作上的琐事,常常拖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才能不那么讨厌自己,走出这个内耗的怪圈,我大概也是拖了很久,才写下这篇求助帖。
 
我想具体原因可能就是我和我爸爸妈妈关系不好,从小父母比较重男亲女,喜欢我哥哥一些,对我比较忽视一些,老是言语上打压我,说过的承诺也没有兑现。然后我可能就发展成了一套"父母都不爱我,还有谁会爱我,父母都不值得信任,还有谁值得信任"的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
 
我尝试过和父母和解,和自己和解,但过一段时间,就继续像钻牛角尖一样地讨厌父母,讨厌自己,我是因为想要通过归责父母来惩罚谁,还是为了给自己过去碌碌无为的25年找一个理由?
 
我不知道。
 
我想要改变,长久的改变,想要坚持,能帮帮我吗?
 
答:
 
我想帮你,但我快要被你说服了。你列举的每一条「无法改变」的证据都很充分,那么我猜你是真的没有办法了,你的生活几乎就是不可变的。
 
我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你也许还有一点点的改变空间。当然这点空间你可能看不上。你只想要100%的改变,而以你目前的状况来说,最多只能做到让你的生活改善5%。——5%其实也不错了,问题在于,如果你太想要一个彻底的,长久的改变,你就会被挫败、沮丧、自我否定压垮,最后的结果是连5%也做不到。你只做到了0%。
 
所以,我们先试试把5%做好。
 
请你在未来的一周当中,保持绝大部分的生活状态不变,就像你描述的状态一样糟——或者说一样正常。不要做任何尝试改变的努力。想要改变的努力,想跟父母和解也好,转行也好,学习新的技能也好,只能拿出特定的1小时来做。是的,保持一周不变,改变的时间绝不能超过1个小时。
 
有人会想:「这样我的生活只能变好一点点,反而会让我更绝望,还不如一点都不变的好」,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也大可以完全不变。
 
总之,选择权在你这里。用最多不超过1小时的时间改变,或者完全不改变。期待你的反馈。
话题:



0

推荐

李松蔚

李松蔚

350篇文章 2年前更新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注册心理师,系统式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