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9年03月26日 20:37

取消英语真的能给十几亿中国人减负吗丨问答

问:

微博上有人说英语是一个废物技能,只要一个专业翻译团队就能搞定,应该取消全民的英语学习,给十几亿中国人减负,李老师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答:

我女儿应该很同意这个观点。

上个月一土学校搞嘉年华。我主持一个论坛,请了我女儿出场,谈一谈现在培养的哪些能力没有用。我女儿语出惊人:「我觉得英语没有用。」

啊,为什么?

因为外国人可以学中文啊。

有道理,相当有道理。台下的孩子和家长都很捧场,哈哈大...

阅读全文>>
2019年03月22日 20:44

这届家长真不容易丨心理学怪谈


 这届家长真不容易丨心理学怪谈

你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教训你:

“你看别人家孩子夺听话,你再看你!”

后来,社会进步了,知道这不对。

等你为人父母以后,社会就教训你:

“你看别人家妈妈跟孩子多平等,你再看你!”


你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教训你:

“老玩,你咋就不能放点心思在学习上呢!”

社会又进步了,知道这不对。

等你为人父母以后,社会就教训你:

“老盯着他学习,你咋就不能让孩子喘口气呢!”


你还是孩子的时候:

“这么简单的题...



阅读全文>>
2019年03月20日 20:17

系统治疗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系统治疗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我在北大有一门暑期课程《系统论与系统式心理治疗》。有人听我这些年一直在提「系统」这个名词,但还是云里雾里,不知道究竟是什么。   我想尝试做一点更详细的说明。   系统论是一大套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统称,不局限在心理学,它从生物学起家,在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包括工程学里都有应用。心理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家庭治疗又是这一部分当中的一部分。   家庭治疗分不同的流派。有人误以为「系统式的家庭治疗」就...
阅读全文>>
2019年03月19日 10:49

如何优雅地把坏事夸成好事?

 

最近夸夸群很流行,很多人充分享受了被夸的快乐。你的缺点,短板,倒霉事都可以成为夸奖的素材,群内空气其乐融融,人人自信满满。   但是,相信大家也意识到了,夸人也是分不同水平的。高手夸人,如沐春风,而笨拙的夸奖有如浓腻的鸡汤,让人肠胃不适。尤其要把坏事夸成好事,需要特别的用力技巧。稍有不慎,夸奖就变成了嘲讽,反而弄巧成拙。   还好,在把坏事变成好事,从困境中发掘资源这方面,没有人比心理咨询师...

阅读全文>>
2019年03月17日 08:37

旧文|看到原生家庭,就摆脱了原生家庭

  这是我去年写的一篇文章。最近大家讨论原生家庭比较多,有人在后台留言问我的看法。我就把这篇文章再发一遍。   这篇文章发出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很多人不能接受。一段时间过后,有人慢慢可以认同其中的一些观点。我不否认原生家庭对人有很大的影响,但它并不能取代今时今刻人们的选择自由。——自由是有代价的,如果你只是想轻松地抱怨,可以无视这份自由。但如果想要改变现在的生活,你需要接受一下这些不同的观...
阅读全文>>
2019年03月15日 10:34

提问的魔力

如何改变一个人?有时候直接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他就可以按照你希望的去做。这是最理想的形态,省时省力。这种方式叫做给建议。

建议有时好用,有时没用。取决于建议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你们两个人的关系。关系好,信任度高,对方相信你的看法,他才愿意听你的。

妈妈说:「以后你放学回家,先把作业写完了,再玩。」孩子说:「好的。」

这是因为亲子关系还不错。

但也有可能,孩子嘴上答应了,作业还是不写,照玩不...

阅读全文>>
2019年03月12日 13:35

谈一谈啃老

谈一谈啃老

 

最近《都挺好》在热播,原生家庭又一次成为了焦点话题。很多人看电视的时候很代入,对苏家这几个男人切齿痛恨。我也谈一谈作为家庭咨询师,对啃老这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究竟什么是啃老?没有明确的定义,程度性质也不一样。孩子成年后仍然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帮忙做饭带孩子,这算不算啃老?好像也算,但没那么严重。有人说要体现在经济上,孩子不具备完全的经济能力,老大不小了,还依靠父母提供支持,这才是啃老。但经...

阅读全文>>
2019年03月08日 13:25

你的问题就是你的本事

 

问:   我好像处理不了职场上的压力,在几次短暂的工作经历中,我都没有办法去应对,几乎每工作一段时间,我就会想逃走(也确实这么做了),后来就一直没有工作,我已经待业好久,最近约了一个咨询,但是估计第一次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如果能被选中,希望李老师可以指出我的问题 。   答:   这不是你的问题,这是你的本事。   想不工作就不工作是要有本事的,你问问身边的人,有几个能做到呢?至少有一个前提...

阅读全文>>
2019年03月04日 20:32

我们如何让不安全的人更不安全?

我们如何让不安全的人更不安全?

 

前几天的文章,说人在等不到回复时,感到抓狂是正常(符合理性)的。没想到有人看到之后会担心。后台有一条留言,说: 首先说,我理解他的害怕。他害怕这种「歇斯底里」的抓狂被理解之后,会变得越发不可收拾。这个害怕背后有个隐藏的逻辑,值得一说——   一种(失控的)状态得到了理解,就会扩大。   对它严加批判,才有利于它的减少。   好吧,姑且说「夺命狂呼」是一种失控的状态,我们的目标是想让它减...

阅读全文>>
2019年03月01日 21:06

一段时间的消失为什么让人抓狂?

林先生有时候开两个小时的会,手机调成静音,再打开就会看到女朋友一连发来的几十条微信,还有十几个未接来电。刚开始只是日常闲聊,几分钟之后就开始催促,然后是「??????」……最终的语气已近乎崩溃。

「你在干什么!!电话都不接!!!」

又。来。了。林先生很绝望。

火速回电,态度诚恳,检讨灵魂。保证自己只是工作忙昏了头,绝对没有无视你的意思。通常要花半个小时以上进行情绪抚慰,且困难度与自己「消失...

阅读全文>>
2019年02月25日 20:39

朋友圈洁癖丨心理学怪谈

 

现在有一种风气, 很多人看不上朋友圈里的秀恩爱晒日常。 因为你心知肚明,那并不是真的「日常」, 心知肚明是一回事, 但是呢,动不动就开嘲讽也无必要。 装X啦,打造人设啦,美颜过度啦…… 好像眼睛里完全容不得一点虚伪。 这种态度,不见得适合用来交朋友。   对于谎言,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 真相有很多层,你看得到的全都是真相, 只是取决于你把视角放在哪一层。 就拿朋友圈来说, 一个人从...

阅读全文>>
2019年02月21日 20:07

基因测试跟决定论是两码事儿

 

问:   请问李老师怎么看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基因测试?它是不是一种「科学」的算命?如果性格特点,天赋都是基因决定的,那是不是说后天的努力没什么用?比如想通过学习包括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个性,是不是根本不现实?   答:   去年我在各色做了一次基因测试。他们的创始人郭婷婷老师是心理学科班出身,我们很聊得来。我答应她写一篇相关文章,但是拖着没写。正好,借着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利益申明:我接受过各...

阅读全文>>
2019年02月18日 22:03

在大城市努力奋斗有什么意义

 

问: 本人女,过完年就35了,已婚,俩娃。两口子都在北京做互联网,职位高不成低不就。本来生活正常,过节回老家待了几天,心态崩了。求教。   一直觉得在北京混得还不错,这次带娃回去,各处串了串门,发现老家的同龄人都活得好滋润,简直是人间天堂,要啥有啥。吃得好,空气好,消费水平还低,很多女同学要么不工作了,要么就是事业编,上班泡一杯茶喝到下班,下午坐到三点钟,只要领导不在就下班。什么是加班?不存在...

阅读全文>>
2019年02月16日 21:24

心理咨询究竟是怎样助人的

 

这是我一个朋友问的。她最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感觉跟她的想象差很远。咨询师不给她具体的指导,没能提供方法解决她目前的问题。——事实上,咨询师连话都很少说。由此她产生了一个疑问,大意是: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她真正想要的是解决这个问题。而心理咨询师只能听她说说话,点点头,那么除了温暖,接纳,感觉舒服一点之外,它实际的价值在哪里?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阐述这个问题,现在翻出来,答案还能用...

阅读全文>>
2019年02月11日 19:32

小破球为什么能飞那么远?

 

《流浪地球》引发的轰动是现象级的,围绕它的情绪或者可以说情怀,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作品的文本本身。看一下这几天的朋友圈,大概率会有这些表述:里程碑,元年,文化输出,吹一辈子牛逼,逆袭,国产科幻大片的启航……   对这种热情,我提供一个不同的分析角度。   叫做:过程与文本内容的平行关系。   什么是文本内容?电影已经有无数人看过了,没看的也被剧透得七七八八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所有人齐心协...

阅读全文>>
2019年02月09日 22:07

《疯狂的外星人》,一个火锅

《疯狂的外星人》,一个火锅

 

好几个朋友看完《疯狂的外星人》,引起了不适。   是一部宁浩风格显著的电影,很荒诞,很黑色幽默。但是呢,这些朋友说,感觉有点「过」了,过了就让人不太舒服。两个关键情节——有剧透,没看电影的暂时不要往后看了——驯猴和泡酒,多少都透着一股残忍和反文明的气息。     当成搞笑片,彻底抱着笑一笑的心情倒也罢了。   但是不能琢磨,一琢磨就不舒服:「这些东西,这么说合适吗?」咱们自己的文化陋习,...

阅读全文>>
2019年01月26日 21:18

如何说服病人去医院

 

问:   老婆生产后3个月,情绪变化不稳定,急躁,爱哭,跟家人的关系处不好。怀疑得了产后抑郁症。劝她去医院,她坚决拒绝。该怎么办?   答:   去不去医院,取决于我们对「病」的认识。   如果是身体不舒服,头疼发烧,去医院看病并不为难。虽然有时也会犹豫,小孩害怕打针,大人希望省钱,或者怕耽误时间不愿意去医院,那都是评估了利弊,认为身体的情况不严重,靠自己能扛过来,没必要去。但如果换成心里...

阅读全文>>
2019年01月15日 20:40

人为什么要看悲剧?

人为什么要看悲剧?

 

李诞在微博上替薛兆丰老师问了一个问题。 两个聪明人,为这么一件事找理由,挺有意思的。   据说薛兆丰老师从不看悲剧。不看悲剧的人开始试图理解跟他不一样的人,这事本身就有那么点儿悲剧性。我不懂戏剧,我的意思是,这件事琢磨下去理论上也没有什么意义,人没有办法理解跟自己不一样的人。能接受,但是不能理解。但是又放不下。要是放下了,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所以就只能在这里较劲。   难得看个剧,为什...

阅读全文>>
2019年01月11日 20:59

我们可能问错了问题丨问答

 

问:   求教:孩子两岁,情绪控制比同龄孩子困难。一着急就犯浑,尖叫,满地打滚,让人受不了的那种。在家里可以把他关到屋里,由他叫,等情绪自然冷却。公共场合没办法,只能哄。一哄就不得了,提出来的全是不合理要求:爸爸要认错,妈妈要道歉,爷爷奶奶也要服软,全得按照他定下的规矩来。心累。   这么小的孩子,讲道理也讲不通。打也打过,哄也哄过,顺着逆着都试了,实在没辙。成长经历也没有什么,估计是天生的...

阅读全文>>
2019年01月09日 21:06

受害者的互相伤害

受害者的互相伤害

 

发生了可怕的事,惊魂甫定之时,要尽快有一个公开的,明确的说明,让经历者了解发生了什么,现在是什么情况。哪怕面对只有几岁的小孩。   可能有违一部分人的直觉,但的确是最好的方法。   人们需要可控感。经历灾难之后,内心秩序崩塌,一切熟悉之物都不再安全,需要逐步重建世界的可控感。对正在发生的事知情,是可控的基础。   昨天,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小学有暴徒行凶,犯罪嫌疑人用手锤打伤20个孩子,引发了很多...

阅读全文>>